世界首座!纬度最高“追日”电站即将焕能,就在白城大安
走进白城市大安市乐胜乡,19667面定日镜整齐列阵,精准追踪着太阳的轨迹;核心发电区内,技术人员正围着设备仔细调试参数,仪器指示灯闪烁不停,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2-1(光热100MW)已进入调试冲刺阶段,这座世界首座纬度最高的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即将迎来焕能时刻。
“目前镜场定日镜和线缆敷设已全部完成,马上就能启动镜场设备调试;核心发电区的土建、安装工程基本结束,电气和仪控施工也接近尾声,正全力推进设备试验与调试。”大安市广投中能光热发电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赵雄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7.3亿元,2023年10月开工建设,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基地及风光热储一体化综合利用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
顺着负责人赵雄手指的方向,一座混凝土浇筑部分高189米的吸热塔格外醒目,其顶端待吊装的吸热器安装完成后,整体高度将达233米。赵雄说,“这是100MW塔式光热机组的核心,采用单塔单镜场塔式熔盐技术路线,通过液态二元熔盐吸收太阳能热量,再转化为电能,运行时零排放,熔盐还能重复利用,是真正的‘全绿电’。”不远处,两座220kV共用升压站主体已然成型,未来这里将承接风电、光伏项目的电力,实现多能汇集后统一外送,为整个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40万千瓦外送项目提供支撑。
作为东北电网首条特高压直流通道,鲁固直流额定输送能力达1000万千瓦。该项目的建设,正是为了推动鲁固直流配套电源建设,提高通道利用率和新能源输送比例。“高纬度地区日照角度特殊,冬季气温低,对设备和技术是不小的考验。”赵雄说,项目团队在定日镜追光精度优化、熔盐储热保温等方面反复攻关,最终形成了适配高纬度环境的技术方案。而这些探索出的经验,将为同类项目提供重要指导,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通过风光热储一体化布局,实现了多能互补的高效协同。依托新增风电、光伏及光热储能的调节特性,项目构建日内多能互补运行模式,秉承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系统可靠性和综合经济性的原则,通过削峰填谷、消谐调频,有效提升绿电质量,降低弃电率与电网压力,让风光热整体出力更贴合用电需求,充分彰显光热储热调节的突出优势。
项目投产后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同样可观。据测算,项目年均可提供1.789亿kW·h清洁电能,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5.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万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污染物排放,环保效益显著。预计年产值达2.0153亿元,年缴税收3500万元,直接带动180人就业,间接为320人提供增收机会,为大安及白城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定日镜阵的精准布局到核心设备的紧张调试,这座崛起于松辽平原的光热电站,不仅是高纬度地区新能源利用的创新实践,更将以风光热储一体化的示范效应,为吉林绿色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毕琨宜
中共大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齐智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