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看懂中国商业史上最跌宕起伏的资本故事
帝国大厦脚下排起的中国队伍:瑞幸如何从“22亿造假、纳斯达克退市”一路翻盘到纽约开店?
回头看看瑞幸的那出戏,足够让人记忆深刻:2019年光速赴美上市,随后被做空机构揭露财务问题,公司自己承认在几个季度虚增约22亿元人民币营收,股价从高位跌到几乎破产,纳斯达克退市,CEO和COO下台。这一切像极了一场速成的神话崩塌,而我身边很多朋友当时都被这一波震得措手不及。
那么,瑞幸是怎么活过来的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三条并行的力量共同作用。其一是资本的再配置:在丑闻之后,原本被清算的股份被新一轮重仓基金收购,借助重组债务和引入新的优先股资本,公司获得喘息空间。其二是治理和人事的更替,新管理层把公司和旧势力切割,既要给外界看见问责,也要保证运营不崩盘。其三是产品和市场策略的回归:当生椰拿铁这种大单品找到市场共鸣,消费端的复苏为门店流量和现金流提供了实际支撑。简单来说,资本、治理和产品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瑞幸能在海外重新开店的底气所在。
对创业者来说,这出戏也给出硬核教训:短期内用补贴和烧钱换市场可以赢得用户,但没有稳健的财务与透明的治理体系,一旦外部压力来临,公司的信用会被彻底摧毁。创始人和核心团队在拿到外部资本之后,要把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独立董事机制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否则哪怕产品受欢迎,企业也可能在下一波审计和尽职调查中崩塌。
说到底,这出商业宫斗里,既有大佬的手腕,也有市场与消费者的选择权。看到瑞幸在帝国大厦旁的长队,你会觉得这是民族品牌的胜利,还是资本游戏的另一次胜出?你有没有因为某个品牌的故事改变过消费或投资决定,具体是什么让你转变了想法?说说你的想法吧。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攻入美国?消息称瑞幸咖啡美国首店将落地纽约”,中国新闻周刊“瑞幸之后爱奇艺再遭做空,这场中概股危机会持续多久?”,新浪财经“瑞幸往事:三个老炮儿的裸泳与豪赌”,品玩“谁搞垮了瑞幸咖啡?”,品玩“你的咖啡机是冲咖啡用的,人家瑞幸的咖啡机是杠杆”,财经新商业“独家|陆正耀遭弹劾,‘铁三角’反目,瑞幸退市前夜风云突变”,中国经济周刊“做空瑞幸,浑水的背后还有谁?”,澎湃“做空瑞幸是为自救?一场中概股大逃杀即将到来!”,观察者网“地狱难度翻盘,瑞幸真的要干掉星巴克了”,凤凰网财经“瑞幸暴雷310天:退市、内斗、挖角、重整”,格隆“瑞幸咖啡上篇|做空报告的一石二鸟术,做空了瑞幸,还有神州系”,字母榜“陆正耀是怎么金蝉脱壳的”,中国经营报“陆正耀的魔方与魔术”,裸泳“瑞幸咖啡:1个加拿大人蹂躏中国商业的最后一杯毒咖啡”,连线insight“缠斗600天之后,大钲终于把陆正耀彻底请出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