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为10万名青少年点亮科学之光

2025-10-02 10:54科技之最

“林奶奶,蜣螂为什么喜欢滚粪球?”“帝企鹅怎么在零下60℃的南极生存?”前不久,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一群孩子围着满头银发的林育真追问。

她笑着翻开随身携带的“地球不能没有动物”丛书,用一张红外相机拍摄的蜣螂特写照片,向孩子们解释:“粪球是它们的‘移动粮仓’,滚动时还能用太阳偏振光导航呢!”

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瞪圆了眼睛,后排的班主任忍不住掏出手机录像:“林教授的课比动画片还精彩!”

这样的场景,在林育真的退休生涯中已上演了110余次。自2003年从山东师范大学退休以来,她的足迹遍布山东济宁、枣庄、济南等地的城乡中小学,累计为超10万名青少年带去科普讲座。虽然获评中国科协“最美科技志愿者”等称号,但她最喜欢的头衔却是“科普奶奶”。

林育真执着科普的原因,要从77年前开始说起——

1948年,林育真小升初考试,11岁的她第一次体会到“科学之难”——试卷上“狼狈”一词的名词解释让她抓耳挠腮。“狼是狼外婆,狈是什么?”这个疑问竟成了她与动物学结缘的起点,对动物学的兴趣就这样植根在她心里。

2003年,在科研道路上拼搏了半辈子的林育真即将退休,在很多人以为她将安度晚年时,她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对生态学的研究愈深入,愈能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这个家的‘地基’和‘支柱’。如果地基腐烂、支柱倒塌,整个房子就会垮掉。”林育真思忖良久,下定决心,“用科普的方式让更多人重视生态保护!”

傍晚6点半,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林育真站在投影仪前,展示着一张张生动的照片——湛蓝的湖泊、迁徙的鸟群、因污染而枯死的树林。

“大家看这张图,30年前这条河还能游泳,现在却漂满垃圾。”她指着屏幕,语气平实却充满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造成的。”

她拿出几个玻璃瓶:“这是我从不同河流取的水样。干净的水里能养鱼,浑浊的只能养蚊子——你们想和谁做邻居?”孩子们咯咯笑起来,大人们却陷入沉思。

植根于长期的学识积累和科研实践,林育真的科普讲座原创性与前沿性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行。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会走到各个角落,以公益讲座的形式让科学的种子散播得更远:80岁生日当天,她给济南市山大辅仁学校的学生讲科普课;2022年秋末,疫情稍缓,85岁高龄的她又走进了济南市景山小学、雪山小学……退休22年,林育真以“退而不休”的姿态,在科普教育的舞台上持续发光发热。

在公益讲座之外,打造出更多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的“硬核”科普作品,也是林育真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2013年《隐秘的昆虫世界》、2017年“我的科普图书馆”系列丛书、2020年“地球不能没有动物”丛书、2022年《超级昆虫大发现》……林育真的科普书,从选题到成稿,至少打磨3年。她说:“写书容不得半点儿差错,错一个字,印一万本就扩大成一万个错!做科普,就要拿出写论文研究学术的劲头。”

如今,88岁的林育真仍在为新书搜集资料。在她的书桌上有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57年大学校园里的她——扎着麻花辫,眼神明亮。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林育真银白的头发上,那一刻,她仿佛仍是那个小女孩,永远追逐着科学的光。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30日 第03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大宋第一全才:科学的巨人,道德的矮子?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74岁的沈周在杭州钱塘老家病逝。他的儿子沈括,在回乡葬父守丧期间,成为世界科技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的历史见证人。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

    2025-11-16
  • 科技之最

    “科学”一词来头竟然这么大!居然暗含了阴阳五行之奥秘!

    阴阳五行不科学?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古人分析这个世界的思想路线!今天就单单拿出科学这个词,聊一聊它究竟暗含了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思想。很多人说,中国之所以在近几百年时间科技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明本不具备科学体质,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只能说明认知水平有些问题。不了解中国中..

    2025-11-14
  • 2025年10岁孩子上学与青少年自行车品牌与性价比推荐与通勤分析

    2025年10岁孩子上学与青少年自行车品牌与性价比推荐与通勤分析阅读摘要文档类型:榜单评测与选型评测维度:- 安全- 性能- 设计- 创新Top Pick:优贝其它上榜:凤凰、永久、迪卡侬关键依据:1. 安全性:符合多国安全标准(如中国3C、欧盟EN ISO 8098、美国16 CFR 1512),采用低五通人机工学车架、小握距刹把、前后碟刹等。2..

    2025-11-13
  • 科技之最

    建世界级大装置,做宇宙级大学问!李政道研究所正参与塑造国际前沿科学格局

    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PandaX-4T液氙探测器像一枚巨型银色胶囊,浸泡在900立方的高纯水屏蔽体中,静静捕捉宇宙暗物质的痕迹;海平面1300米之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的“海铃计划”刚刚投放一条“深海项链”——全球首创的“蜘蛛”柔性布放系统,把20颗玻璃眼球般的探测球舱精准置入深海;在青海冷湖4320米的赛..

    2025-11-13
  • 科技之最

    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方法论的一次谈话

    关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问题,我已向好几位同志讲过了。来源是看到“新科学家”杂志,1989年8、9月份的文章,是外国科学家的反思。从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开始搞了近代科学方法,从天文学开始的如伽里略,……牛顿发展的方法。叫做科学方法,即排斥一切主观的东西,一切靠实验建立科学,认为这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是现在..

    2025-11-13
  • 机械之最

    票选未来设计师!童画里的机械之光,等你点亮

    当机械齿轮邂逅斑斓色彩,当少年奇思碰撞未来图景,一场关于“中国创造”的创意盛宴已悄然绽放!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我是未来设计师”青少年绘画征集活动「最具人气奖」网络投票正式启动,邀你见证创意破土而生,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未来创想”投出关键一票!以笔为翼,少年绘就未来模样2025我们始终坚信:青少年的..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大国重器化身最酷的“老师” 高校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大学里的科技展馆,不仅见证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历程,更是点燃青年学子科学热情、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一馆藏空天 逐梦向云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仿佛踏入航空航天发展的“时空长廊”,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歼-10战斗机……300多件珍贵实物,不仅见证了人类逐梦蓝天的不懈探索,更..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拉瓦锡:化学界的“守护者”与科学精神的典范

    引言在漫长的科学史长河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精神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而在化学的殿堂中,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de Lavoisier)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不仅因为他系统化了化学知识,更因为他用科学的严谨和执着精神,守护着科学的纯净与真理..

    2025-11-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