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哪些世界之最
大明有哪些世界之最
大明王朝是由中国主体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专制帝制王朝。它既日趋集权保守,也有不少制度创新,此外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做出了总结性、开拓性的贡献,甚至创造了不少世界之最。
列举部分如下:
1、大明鼎盛时期国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永乐帝至明宣宗前期,有旧港宣慰司直辖的海外飞地,满剌加官厂(今马来西亚马六甲)、苏门答剌官厂(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榜葛剌察地港官厂(今孟加拉国吉大港)、古里官厂(今印度西南卡利卡特)、锡兰山官厂(今斯里兰卡)、忽鲁谟斯官厂(今伊朗霍尔木兹岛)等“官厂”,是中华有史以来海外势力、声威最鼎盛时期。
2、明朝在人口规模上曾长期保持世界第一。明朝人口鼎盛时期(约1630年)约2亿,而全球人口约6亿,中国占比约33%。 而2024年中国人口降至世界第二,占全球人口约17%。
大明内阁制度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君主立宪制和行政效率提升的提供了借鉴,如英国议会制、日本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等。
3、大明军队人数世界第一,长期维持100多万人,鼎盛时270万人。
4、大明前期的海军实力、总吨位世界第一,大明海军总吨位远超欧洲海军的总和,其中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据当时世界总量的18%。直至大明末期,仍能打败来犯的倭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侵略者。
5、大明的“厂卫组织”(东西厂、锦衣卫等监察机关)规模世界第一。
6、大明经济长期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35%,而排名第二的印度莫卧儿帝国约占世界20%(1600年)。而2024年中国GDP世界第二,占世界的17.2%。
7、大明长期是世界国际贸易最大的出口国、顺差国。16世纪,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白银通过茶叶、瓷器等贸易流入中国。大明中后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货币中心(黄金、白银世界占有率第一),被称为“白银帝国”。
8、明朝铁矿、铜矿年产量达9000多吨,占当时世界产量的70%。
9、大明边防工程世界第一。
10、大明的矿冶、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曾长期领先世界。
11、大明的第三产业世界第一。随着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官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12、大明鼎盛时期,其科技贡献率高达世界的70%。
13、大明的航海技术曾领先世界。明代航海使用了成熟的舵术、水密隔舱、天文导航(“过洋牵星术”) 以及系统的海图与航路记录,这些都领先同期的其他国家。
14、郑和率领的远洋船队的规模、技术先进性、航行范围及总里程,领先世界约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最大的宝船长达138米、宽51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木帆船。
16、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7、《武备志》:茅元仪编纂,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军事百科全书,收录了各类武器、战船、阵法和,尤为珍贵的是保存了著名的 《郑和航海图》。
18、大明军事技术尤其是火器技术曾领先世界。其使用的火器如“一窝蜂”、“火龙出水”等,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原始雏形。“迅雷铳”,复合金属管形火器。大明已大量使用概念上的地雷和水雷,并设计了多种触发装置。
19、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0、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现存最早的、附有连续云图的天气预测图籍。领先西方三百多年,其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古代气象预报的视觉百科全书” ,代表了当时世界气象预报的最高水平。
21、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22、1617年,张燮《东西洋考》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方性港口志。
23、1643年,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24、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率先将植物的应用从“医药”领域拓展到了“公共食品安全”领域。作者通过引种栽培和亲身实验,详细描述了数百种可食用植物的形态、口味及处理方法,体现了实证科学和食品安全研究的雏形,领先于同时代世界。
25、1617年,赵蛹著《植品》所记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土引入“向日葵”和“西蕃柿”,是关于这两种植物引进的最早记载。
26、李时珍编辑的《本草纲目》其分类方法科学、记载详实,被达尔文被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
27、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28、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29、1596年,朱载堉完成《律吕精义》提出了“新法密率”。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这一理论奠定了现代钢琴、小提琴等所有西方乐器的基础音律,是现代音乐理论的基石。
30、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古代科技著作。该书提出了“物种变异”“质量守恒”“系统工程”等科学思想的萌芽,最早明确、详细地记载了密封加热法冶炼金属锌的技术,欧洲直到18世纪才掌握。大型活塞式风箱:为冶金提供连续风能,其效率和结构领先欧洲。详细描绘了结构复杂的提花织机,代表了当时世界纺织技术的最高水平。
31、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 的类型、分布、成因进行了详尽描述和科学探讨,其考察深度和系统性在当时世界地理学上是空前的,比欧洲早期的喀斯特研究早了一百多年。
32、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33、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免疫法。后通过土耳其传入欧洲后,直接启发了英国医生琴纳在1796年发明更安全的“牛痘接种术”,最终消灭了天花。
34、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农业科学巨著,对蝗灾的防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现代灾害防治的雏形。
35、陈实功撰于1617年《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学代表著作,记载截肢术、鼻息肉摘除术等外科技术,成为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的创始人。
36、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医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7、《金瓶梅》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它还是第一部细致的描述人物生活、对话及家庭琐事的小说,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明代“四大奇书”。
……
注: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