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世界纪录!来自湖北
巍巍天山西端,库玛拉克河奔腾于温宿大峡谷之中,一座堪比80层楼高的超级大坝,于此处傲然崛起。
9月20日上午,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在项目控制中心,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水闸按钮,重达200吨的水闸缓缓落下,历经六年,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下闸蓄水。这意味着,该项目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
247米!是这座超级大坝的高度,比三峡大坝还高出62米。它以傲人的成绩,创造了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设的世界纪录。这个纪录,由在鄂央企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书写。
3D技术建出智慧工程
这是一座智慧大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89.97亿元,坝体填筑量能填满7000多个标准泳池,水库总库容达11.7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
“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高泄洪流速、高挖填强度。”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董事长宋晓建用“五个高”来形容这项工程的复杂性。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起世界第一高坝?
答案,就藏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数字孪生智慧中心。在这里,所有现场施工环节都一目了然,247米的坝体就是靠这个“智慧大脑”控制,就像3D打印一样,一层一层地建起来的。
宋晓建介绍,3D打印大坝,并不是通过一个巨大机器直接打印出完整的水电站,而是通过工程智慧云平台,将大坝逐一“分解”建模,切片成很多不同的建设步骤,再运用物联网运输定位和无人碾压机群协同作业,分层摊铺碾压,像3D打印一样把大坝建到顶。在“智慧大脑”的精准调度下,大坝每一层的填筑厚度、压实度都实现全流程可溯。
“为了增强坝体的抗震性,我们在坝体里埋了9000多节抗震钢筋,分层铺设土木格栅,把大坝结构连成一体。”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总工周俊芳介绍,在整个坝体内部,大约安装了2300个监测点,相当于是在大坝内部安装了诊断器。
大坝建设中,在行业内首次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混凝土数据采集、智能运输管理。“混凝土身份证”系统为每一仓混凝土建立全过程溯源档案,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混凝土生产与浇筑数据不精准的问题,还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浇筑的闭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可控、可追溯。
未来,这个“智慧大脑”不仅能根据气象、水文等实时数据,预演防洪方案、动态调控水库库容,还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构建起大坝运行健康监测网络。
14.1万尾鱼苗安心“回家”了
这还是一座生态大坝。库玛拉克河中主要生活着7种土著鱼类,其中包括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而裂腹鱼有季节性、短距离洄游产卵的习性。
大石峡大坝引水枢纽工程落差高达278米,三道拦河大坝将河流分成四段,阻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
如何帮助鱼儿翻越大坝并洄游产卵繁殖?这是建设者们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记者看到,在大坝的下游,有一个专为库玛拉克河鱼类修建的鱼类增殖站。养殖车间内,涉及鱼类养殖的水质、温控、繁育等相关设备很齐全,最大能养殖20万条鱼。
大石峡鱼类增殖站养殖技术员刘昌伟介绍,项目建设之初,就同步规划设计了鱼类增殖保护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将库玛拉克河上游支流铁米尔苏河60公里水域划为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禁止开展一切渔业活动并进行长期的水质、鱼类和水生生物等生态环境监测。
在小石峡水库坝下布设鱼类集运系统,解决小石峡与大石峡两座大坝对鱼类的阻隔影响;在协合拉引水枢纽建设鱼道,恢复库玛拉克河的连通性。
每年3月份,增殖站人员在大坝库区集中采捕,然后进行人工繁殖,等鱼类长到4厘米后,开始集中放游。通过对放流鱼进行荧光标记,发现鱼类存活率超过60%。
“近三年已累计人工增殖放流新疆大头鱼苗14.1万尾,未来计划放流增加到20万尾。”刘昌伟说。
惠及下游800余万亩农田
大石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的下游——阿克苏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素有“中国红富士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枣园”“中国白杏之乡”的美誉。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董事长谭华表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新疆南疆四地州电力系统调峰任务,兼顾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超过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6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将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有效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缺水问题,并使下游河道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将有力促进阿克苏地区乃至整个南疆社会经济发展。
图尔贡·谢木西,是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尤喀克斯日木村的村民,也是项目部的一名后勤人员。他家种植着15亩核桃、6亩小麦,一年的收成大约能有5万元。
“我们这一到夏季,冰川消融时,洪水就肆虐,田地很容易被水浸泡;而到了春秋,又常常面临缺水的难题。”图尔贡·谢木西感慨。近些年,随着大坝的修建,县城周边的水利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他期盼着大坝早日建成,这样就能把周边的荒地都种起来,家里收入也能提高。
再乃普·阿卜杜克热木家住乌什县阿合雅镇库曲麦村。“我们村很多人都种了核桃树、果园,季节性缺水会影响生产,收成也不稳定。”再乃普·阿卜杜克热木说,大坝建成后,村里灌溉用水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极大缓解,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工程企业”的生动实践。山川河流为卷,混凝土和砂砾料为墨,在西域大地上,葛洲坝集团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治水华章。
项目名片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天山西部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库玛拉克河中下游的大石峡峡谷处,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工程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葛洲坝三公司承担大坝填筑任务,葛洲坝市政公司承担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三部分施工任务,葛洲坝机电公司承担项目的机电金结工程施工任务。
最大坝高247米,相当于80层楼高。坝体填筑量达1890万立方米,可填满7000多个标准泳池。正常蓄水位1700米,设计总库容11.7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
项目节点
2019年11月工程全面动工;
2024年12月大坝完成填筑封顶;
2025年6月首台机组转子完成吊装;
2025年9月启动下闸蓄水;
计划2026年10月全面完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