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民丰收的故事

2025-09-26 10:16机械之最

【学习进行时】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心系农民丰收的故事。

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抵达黑龙江省开始考察。这是***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第一个节日。

“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在2018年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2018年9月25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从北京飞抵东北,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走进大田,察看秋收。

龙江大地,金风送爽,稻浪滚滚。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丰收在望,10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在实施联合作业。

******走进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观成色,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在关键农时,***一次次来到田间地头,察看粮食生产,关心丰收情况。

2013年5月,在天津深入小麦大田关心夏粮形势;2016年5月,在黑龙江省抚远市察看机械插秧;2019年9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2020年7月,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察看玉米长势;2023年11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察看冬小麦长势;2024年3月,来到湖南省常德市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一直心系“三农”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地方考察调研时,******总是惦记着农民增收,常常和乡亲们一起“算细账”。

******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14年12月,在江苏镇江考察的******来到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走进草莓大棚,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问草莓品种从哪里来,一亩地投入多少钱,一年纯收入有多少。***强调,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2016年4月,******来到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听取全村农业生产情况介绍,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种粮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了解高产示范田种植管理要诀。

***叮嘱,要“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的******来到位于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的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入社以后,大家感觉怎么样?”在合作社场院里,******开了个现场调研会。

“非常好!”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列举入社后的实惠:“一年分红8000多元”“我在合作社当农机手,每月领固定工资”……

“厉害啊!土地流转了,大家腾出手来了,可以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搞些副业,多渠道增加收入。”***十分高兴。

2023年12月14日,******在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23年12月,******来到广西来宾市考察调研。

***走进甘蔗林,蔗农兴奋地向他汇报,今年自己家里种了10亩甘蔗,亩产有7吨多,预计今年能收入近4万元。

“除了种甘蔗,平常还有其他收入吗?”

“我和爱人农闲时在家附近的木板厂打工,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能挣7000多元。”

“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欣慰地说。

2024年3月,******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当时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平畴沃野,碧水绕田。沿着田边小道,***走向农田深处,同在场的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亲切交流。

“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关切地问。

“兼种油菜的话,加上种地补贴,大概可以拿到1300元到1400元。”

离开稻田,******来到港中坪村种粮大户家中看望。农户告诉***,自己承包了480多亩水田,全部种植双季稻,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

***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

“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断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的话温暖人心。

“祝你今年丰收”

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

2021年10月,******到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专门考察了耐盐碱作物培育情况。

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多年来,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盐碱地长出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多种耐盐碱作物。

农技人员介绍了示范区育种思路的转变——从治理盐碱地适应植物,到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

***对此表示赞同:“这就像发展旱作农业,不是治理旱地,而是要推广适宜的耐旱植物品种。”

沿着田间道路,******边走边看。两侧平整广阔的地块上,苜蓿葱绿,藜麦泛红,田菁长势喜人。

正值大豆收获季节,***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告诉***,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勉励道。

2023年5月11日拍摄的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23年5月,******专程来到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深入田间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近年来,通过培育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改良生产栽培技术,盐碱地逐步变身“大粮仓”。

“上次看了大豆,这次看了小麦。”******说,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走进田间,俯身捧起一束麦穗,向正在除草的农户询问种了几亩地、亩产多少、小麦长势如何。

农户告诉***,他家种了20多亩旱碱麦,去年净收入6000多元,今年气候不错,预计亩产能有四五百斤。

“祝你今年丰收!”***点头肯定。

2023年7月20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回忆起山东、河北两次考察,表示“他们都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

“我和你们一样欣慰”

2014年5月,******来到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

微风吹拂,麦浪滚滚。******下到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向农技人员了解产量预测,向农户询问田间管理。

得知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都很好,该示范区可望增产几百万斤粮食,******很高兴。

***说:“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你们一样欣慰。”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

“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叮嘱。

这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高标准农田。(尉氏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粮食亩产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尉氏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0万亩。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8%,有力支撑了全省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对于粮食安全,******始终高度重视。

2016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0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24年12月,******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全国粮食亩产提高12.5公斤。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 李志晖

执行:万方 王子晖 华明 李晓云

主笔:金佳绪 胡玥聪

参与记者:袁月明 刘金辉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猜你喜欢

  • 惊弓之鸟的故事,凡事一定要勇于克服勇往直前

    小学时期学习到的成语,以及成语故事,是不是很多都已经还给老师了?比如说笨鸟先飞的故事,或者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以及南柯一梦是什么意思...是的,要是有人问我的话,我还真的不能一时直接答得出来。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惊弓之鸟的故事,带大家来回顾一下!一、惊弓之鸟的意思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就是更赢,惊..

    2025-09-25
  • 机械之最

    如何成为一颗能丰收的种子?

    新华社合肥9月22日电(记者陈诺、戴威)从一颗看似平凡的种子,到广布田间地头、带来连年丰收的“金牌”良种,需要多久?十余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十年磨一种”。如今,“最快两年出好种”正在交叉科研的助力下成为现实。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记者探访了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水稻、小麦..

    2025-09-24
  •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项羽被韩信包围的故事

    四面楚歌,意思指的是四方都在唱楚歌!形容已经到了孤立无援。举步维艰的地步!记得很多90后周杰伦的歌迷们,都知道周杰伦有一首歌叫做《四面楚歌》。而该歌曲意指狗仔队给自己造成了困扰,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但历史上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大家知道吗?一、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四面楚歌的主人公..

    2025-09-24
  • 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每个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神话传说也是历史失传10大古书排行榜第六名,主要记载了关于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像我们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都是来源于山海经,但是到现在山海经的真实性有多少我们无法考证。小编查询资料后发现山海经里面并没有十二花神的故事,反而是民间根据各个时期美人的故事将她们刻画成了一个个美丽..

    2025-09-21
  • 中国十大

    3大板块10余项活动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排出炉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 (记者李栋)今年秋分时节(9月22日),我国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记者从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丰收节主场设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主题为“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主场活动由3大板块组成,并开展群众庆祝丰收联欢等10余项活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

    2025-09-20
  • 世界奇闻

    古典奇闻小故事六则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 2048影视资源论坛 熊猫影视 河马影视 星辰影视 萝卜影院 八哥电影网 人人看电影 无忧影视网 橙子影视网 叮当影视网 天天影视网 青青影视网 电影天堂 开心追剧网 西瓜影院 麻花影视网 70影视网 年钻网 茶小舍电影 藏影堂 新神州影域 煮酒观影 体积影视 爱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