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一味中药——穿山龙。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吧!穿山龙在中医药领域可是个“明星”,穿山龙,很平凡,很普通,习惯于依附在树木或者匍匐在砂石上,也能沿着地面或者树木生长到五米左右的长度,形似一条青色的长龙,因此被人称作“穿山龙”。还另有解释,因为它的根长得像虫草,且生长在土里,所以便有了穿山龙这个名字。
往往带着动物的名的植物都有故事,关于它的故事,民间有许多版本可以诠释,有的民间传说并不一定真实存在,而其内在赋予太多的美好,由于故事的动人,故事的主人公便成了佳话。一味中药穿山龙,本是野草,因可以祛病,就生出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满满的都是感恩。
相传很久以前,东北长白山下常见一种病,年轻人不碍事,中年后就慢慢严重起来。先腰酸腿疼,再行动困难,严重者便瘫痪。山下仅有一家药铺,一位老先生带他的小女儿坐诊。老先生医术精,为人和气,为穷人治病从不计较诊费。他的小女儿也懂医术,邻居们都叫她二丫头。老中医一直很苦恼找不到治疗瘫痪病的药。二丫头懂得父亲的心事,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瘫痪的药。次日,二丫头背着馒头,拿把镰刀,出发了。二丫头要去山里的龙潭。龙潭很危险,据说经常有野兽出没,还说有黑龙精住在那里,许多猎人都不敢去。但二丫头猜想龙潭一定有治病的珍稀草药,就毫不犹豫地出发了。二丫头翻过山,越过岭,来到了龙潭,在悬崖边搭个草棚安顿下来便去采药。她尝遍许多草药,感觉没有一种可以用,想起乡亲们瘫痪不能动,想起父亲焦急的眼神,她难过地哭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之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黑衣青年来到草棚。青年说:“我非常敬佩姑娘的胆识,想要帮姑娘一把,共同找到一种治愈瘫痪病的药。”二丫头说:“那怎么办呢?全龙潭我都找过了,没有一种是有用的。”青年说:“姑娘不用着急,只管待在棚子里便是。等天亮后到棚子外面去挖一种带龙鳞的草就行了。”说完,青年就走了。一转眼天黑了,接着电闪雷鸣,好像马上要下暴雨。二丫头忙冲出棚子一看,但见天上有一条小黑龙,正在往山上撞,撞一下就落下许多龙鳞,她顿时流出了眼泪,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就退回了草棚。等雨过天晴,天也亮了,二丫头走出棚子。看见棚子外面生了许多长有鱼鳞的草,二丫头意识到这就是那个黑衣青年在帮她,有鱼鳞的草是小黑龙身上的鳞片。她非常感动,便含着泪割了满满一筐带下山来。回家后,老中医便以这种草药为主,再配了其他几味草药,没想到治疗瘫痪病效果十分显著。二丫头把在龙潭经历的事都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非常感激小黑龙。为了纪念小黑龙,加上这种草根茎十分像龙,叶又酷似龙鳞,还串根生长,生命力极强,于是,便叫它“穿山龙”或“穿龙骨”。
穿之名,表示其通利的特色。穿山,表示山都能穿过,很坚硬,所以还有金刚骨,鸡骨头的别称。龙,则表示其根茎如龙一样长。
穿通通利的特色,不仅能利腰腿,还能利心肺,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人的经脉如铁轨,如隧道,如江河,不可不通也。而人内在的气血亏虚在前,外面风寒湿乘虚而入,导致经脉收缩塌陷堵塞不通。补气血跟祛风湿,都必须建立在经脉畅通的前提下。穿山龙如穿行在山里头的隧道或者横贯在城市下面的地铁一样。而风湿痹症,经脉堵塞,就像地震后,桥梁道路坍塌一样,想要救灾,必须建立在恢复道路通畅的基础上,这样气血才能够搬运过去,风寒湿这些废墟病理产物,经过通经络,补气血,祛风湿邪气,才能够代谢出来。如蜈蚣、穿山甲药性善走,但不适合于久服常服,且有伤生灵,及价格高昂,不轻易用。接近动物一样穿透游走,打通经脉的功效,又不能够像一般毛毛草草的藤类药一样,只局限于打通一般的小络脉闭塞,穿山龙却是植物中最善于穿走。有将军疏泄之威猛,药性也平和,容易为人们接受,所以把它们看成穿通经络的平和将军。
穿山龙根茎横走,如龙如骨,又叫金刚骨,能够入地穿石,所以进入人体能够恢复人深层次筋骨的畅通,就像它可以修复各类隧道坍塌,铁轨歪曲一样,人体深部的经脉劳伤,便可以用此穿山龙,使肌肉深处脉络穿通,气血对流,身体强壮。
穿山龙的根部是发挥药效的部位,其根入药能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痈肿、腰腿酸痛、筋骨麻木、闪腰岔气、扭伤作痛、老年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症状,尤其是对于风湿病来说,是一味极好的草药。民间有用穿山龙水煎液冲红糖、黄酒治疗虚损的验方,有补气的作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时,恰到农闲采药的好时节,这时,人们结伴向山中走去,寻找隐藏深山的“深山卧龙”——穿山龙。穿山龙的根在春秋两季都可采收,将其根挖出来后洗净,晒干切片即可,食用的话可以将切好片用来煮水服用,也可以将穿山龙的根直接用于泡酒服用,常喝穿山龙泡的酒,还能强健筋骨、祛风活络,堪称滋补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