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9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张雪樵,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 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展示在“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责任制改革,扎实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断健全和落实。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4602万件,比2020年增长41.5%,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司法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最高法: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近年来,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争议和纠纷。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促推人工智能为民、向善、守法,保障各类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在自然人数据权益保护方面,推进关于算法伦理、算法规则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规制,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明确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助力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管理机制。
据了解,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中,配音师因认为自身作品被短视频平台利用AI生成语音产品,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声音权益,将短视频平台及制作方等5家公司诉至法院。去年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了这起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获赔经济损失25万元。
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的行为,通过案例专题发布,明确裁判规则,引领行为规范,树立行业规矩,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安全感,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例如,依法认定网络主播虚构事实、恶意炒作营销构成欺诈,判决退还消费者购物价款并赔偿消费者三倍价款,整治直播乱象,规范平台责任。依法审理涉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案件,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年龄、智力水平以及打赏金额等,依法认定打赏行为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程度的,判决返还打赏的款项,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和法治环境。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动激活《***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有力有效治理网络暴力、诬告陷害等社会不良现象,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我国现行有效法律达306件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添新成果
作者丨蒋雯丽
摄像丨毕跃
排版丨李烁
编辑丨刘莹
审校丨张思南
监制丨王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