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3月4日,***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后,“新基建”概念彻底“火”了。
“新基建”七大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此后高级别会议前后三次明确提及“新基建”内容。
央视国际频道给新基建下的定义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撰文指出:“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可以发现,彩奇网,“新基建”的核心是科技,建设的目的在于为进展数字经济提供基础。
中电科智慧院是中电科的直属二级单位,是中电科在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牵头部门,参与编制了多项智慧城市相关国家标准,是负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设计师”。
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孙亭告诉亿欧科创:“新基建的’新’,指的是分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说数字化基础建设。而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智慧城市建设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数字化基础设施。”
新基建“大展身手”的舞台首先,从智慧城市建设说起。
“新基建”是服务于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本身就是进展数字经济。因此进展“新基建”,就是给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
根据《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产业可分为:感知物联层、网络通信层、计算存储层、数据与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数字经济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产业为代表,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从本质上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就是数字经济。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要得到高质量的进展,离不开“新基建”的完善。
中电科智慧院孙亭告诉亿欧科创:“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主要目标是:推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企业进展。”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信息化系统和智能设备的支持,而系统和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就离不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支持。
其次,从“新基建”的建设目标来看。
新基建之所以称为“基建”,而不称为“科技产业”,是因为它的最后目的是服务其他产业,做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而不是“自成一派”。而智慧城市就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务对象。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性,从以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传统基建项目中就可见一斑。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铁路、公路,就没有人口的迁移、资源的交换,就没有快速的城镇化,也没有经济的腾飞。我们关注的“春运经济”、出行服务、物流……这些为经济带来很大增量的产业,无一不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再关注“修路”的情况。
同理,虽然现在“新基建”概念备受关注,但无论这一概念多么“火热”,它未来都将走上传统基建的路——成为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石”。因为技术进展本身无法产生经济价值,只有与产业相结合,助力具体产业的进展,其价值才干凸显。
而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首要服务对象。
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对新兴技术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根据IDC公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今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约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