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和高温下,哪些植物最顽强?
热浪下的生死考验
今年江南的夏天,是在太热了,烈日直晒,土地龟裂,空气像火炉一样。
人能找到树荫下凉快,也能喝水降温。
可植物只能站在原地,默默地承受干旱和高温。
大多数植物会枯萎死去,但也有一些能挺住,活得比谁都顽强。
沙漠里的生存高手
说到最能扛旱的,非仙人掌莫属。
它们的叶子早已退化成尖刺,整个身体鼓鼓囊囊,储满了水。
表面还覆盖着厚厚的蜡层,像穿了一件防护衣,把水分牢牢锁住。
沙漠里几十天不下雨,别的植物早已枯死,仙人掌依旧站得直直的。
除了仙人掌,龙舌兰、丝兰这些植物也有相似的本领,靠肉质叶片和特殊的代谢方式,能在干旱中生存。
龙舌兰
沙地里的“地下探水器”
有的植物不是靠身体储水,而是靠根系寻找水。
比如胡杨,它的根能深入地下十几米,去寻找那一丝丝湿润。
哪怕地表土壤干裂,深层地下还有水,它就能继续活下去。
非洲草原上的金合欢树,也是靠深根在旱季坚持下来。
它们的叶子小而稀疏,减少蒸发;根却伸得极深,牢牢抓住生命的水源。
草本植物的“装死本领”
一些小草和块茎植物,遇到高温干旱,会让地上部分快速枯萎,看上去像死了一样。
其实它们的地下根茎还活着,进入一种休眠状态。
等到雨水一来,它们很快就会重新发芽。
像半夏、百合、马铃薯这些有地下块茎的植物,常常靠这种方式熬过干旱。
叶子小,生命却长
在荒漠和高温地区,还有一类植物靠“缩小叶子”存活。
像柽柳、红柳这样的灌木,叶子细得像针一样。
它们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虽然样子单调,不如阔叶植物那样茂盛,但它们能在几十年不变的环境中慢慢长大。
能忍能耐的农作物
有些农作物天生比别的更耐旱耐热。
高粱就是典型代表,它的根系发达,叶片能卷曲,减少蒸发。
玉米和小米在高温下也比小麦、豌豆更耐受。
尤其是小米,常被称为“旱地粮”,哪怕在贫瘠少雨的土地上,也能结出籽实。
对农民来说,这些作物就是对抗自然的一份保障。
顽强生命的共同点
仔细看,这些能熬过干旱和高温的植物,有几个共同点:
要么能把水储存在身体里,要么能把根扎到极深的地下;
要么让自己进入休眠,装死以避难;要么干脆缩小叶片,减少消耗。
它们各有各的办法,但目标一样——保住生命。
结语
干旱和高温,是对植物最严酷的考验。大多数植物会败下阵来,只有少数能挺住。
沙漠里的仙人掌,荒原上的胡杨,旱地里的小米,它们都凭着各自的本领活了下来。
下次在烈日下看到这些顽强的植物,或许我们会多一份敬意:它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证明了生命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