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蒸糕的做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然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杭州萧山南片特有的“蒸糕”出场频次也变得高了起来。
在萧山所前镇里,五六十岁的当地人普遍会把它当做寒冷天气里御寒的甜点之一。
“又糯又甜,特别适合天气冷之后,彩奇网,吃完浑身热乎乎的。”大家都这么说。
蒸糕被放进浅底长柄的竹篮子里,一块又一块,自上而下叠成宝塔状,图的就是一个壮观和喜庆。
随着时间的更迭,这种原来常在上梁时才出场的美味,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日子里,特别是天气转冷后,更成为饭桌上的常客。
蒸糕,也叫方糕。
“我今年50岁了,小时候几乎就是吃着这个长大的,村里的老人们基本上都会做。”所前镇李家村副王燕萍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蒸糕一般都是方的,花纹则各式各样,“小时候蒸糕上面最常见的图案是梅兰竹菊这几样。”
现在天气一天天冷下来,所前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蒸糕了。
做法本来很简单,但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是个细致活。
为了更加融合的口感,让成品不至于太过软糯,每次蒸糕都要用糯米和粳米,一般7分糯米3分粳米,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磨成粉。
现在人都讲究保养,自己制作,可以对甜度加以控制,不会太甜。
比如年糕,“年糕刚刚做起来时,叫做膏花,没成型的时候能把膏花拉成片、切成片,天气冷的时候,烤着吃。”
再比如番薯片,“番薯剥皮后,切成丝或者块,蒸熟,撒上芝麻,再做成片晒干。”番薯可以晒的时候吃,也可以炒之后吃。
天气渐冷,你钟爱的季节限定美食出炉了吗,这又糯又甜的蒸糕,有没有勾起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欢迎来小时新闻“社区那些事”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