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最你又了解几个,一起来看看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经济强市,其“之最”涵盖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文旅等多个维度,数量达20余项(因统计标准差异略有浮动)。这些“之最”既体现了苏州“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也彰显了其“智造之城”的现代活力。以下从核心维度梳理其代表性“之最”:
一、历史文化维度:千年文脉的“活化石”
苏州的历史文化“之最”集中体现为“最江南”的文化基因与遗产密度,是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标识: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拥有中国大运河苏州段(2014年入选)、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入选,扩展后共9处园林)2项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线性文化遗产”与“园林艺术遗产”的城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级市:坐拥32项国家级非遗(2025年数据),涵盖昆曲、古琴艺术、宋锦织造、苏州评弹、苏绣等“活着的千年绝技”,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其中,昆曲是“百戏之祖”,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宋锦(“锦绣之冠”)等均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平面图:南宋《平江图》(1229年刻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准确记录了苏州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为研究古代城市规划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是中国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内城湖泊,也是苏州现代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景观。
二、经济发展维度:工业与开放的“双引擎”
苏州的经济“之最”以“工业大市”的体量与“开放型经济”的活力为核心,展现了其作为“中国经济重镇”的实力:
全国工业体量最大的城市之一:2024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是国内工业体系最完整、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全国地级市中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2025年一季度,苏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325.2亿元,占全国6.1%、全省46.6%;其中出口4031.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达42.6%,体现了开放型经济的韧性。
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25年上半年,苏州跨境电商经海关平台进出口额233.8亿元,同比飙升185.3%,依托“苏州制造”的品质优势,通过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触达全球市场,成为“外贸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出口基地。
三、科技创新维度:智造与数字的“新高地”
苏州的科技创新“之最”聚焦“产业集群”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体现了其从“制造大市”向“智造之城”的转型成果: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九连冠”:苏州工业园区(SIP)连续九年(2016-2024年)蝉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是外资企业的“首选地”(集聚了80%的世界500强企业在苏投资项目)、全球生物医药与纳米技术的“创新策源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国1/10)。
全国“灯塔工厂”最多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7家“灯塔工厂”(2025年数据),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如亨通集团的“光通信灯塔工厂”、博世的“汽车零部件灯塔工厂”),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灯塔工厂”是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代表了苏州“智改数转网联”的最高水平。
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024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聚集了667家核心企业(其中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1家)。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如智能车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形成了“核心产业+应用场景”的良性循环。
四、城市建设维度:空间与功能的“新标杆”
苏州的城市建设“之最”以“古城保护”与“现代扩张”的平衡为特色,展现了其“古今交融”的城市格局:
中国最大的城市综合体之一:苏州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是苏州现代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也是国内首个“地铁上盖”的超级综合体。
中国跨度最大的重型木结构拱桥:胥虹桥(位于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跨度最大的重型木结构拱桥,单跨75.7米,采用“胶合木+钢构件”组合结构,既保留了传统木桥的韵味,又满足了现代交通需求。
五、生态文旅维度:山水与园林的“诗画江南”
苏州的生态文旅“之最”以“园林之城”与“太湖风光”的融合为核心,展现了其“人间天堂”的生态魅力:
中国最大的园林城市:苏州拥有108座古典园林(其中9处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数量居全国之首。这些园林以“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融合了建筑、山水、花木、书法、绘画等元素,是“江南园林甲天下”的典范。
中国内湖第一大岛:西山岛(位于太湖之中)是太湖第一大岛,全岛面积80多平方公里,拥有林屋洞(天下第九洞天)、石公山(太湖最佳观景地)、明月湾古村(太湖古村的代表)等景观,是苏州“山水文旅”的重要目的地。
总结:苏州“之最”的核心逻辑
苏州的“之最”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有机统一:
历史文化维度:通过“世界遗产”“国家级非遗”等形式,保留了“江南文化”的根脉;
经济发展维度:通过“工业体量”“开放型经济”等指标,展现了“中国经济重镇”的实力;
科技创新维度:通过“灯塔工厂”“人工智能”等成果,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城市建设维度:通过“古城保护”“现代综合体”等实践,平衡了“古今交融”的城市格局;
生态文旅维度:通过“园林城市”“太湖风光”等景观,延续了“人间天堂”的生态魅力。
这些“之最”共同构成了苏州“最江南、最现代、最创新”的城市形象,也为其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