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汽车保值率榜单公布
9月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式发布《2025年8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这份权威数据揭示了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价值变迁。
一、各级别车型保值率
报告显示,2025年8月各级别车型三年保值率普遍呈现下滑趋势,这一现象被业内解读为力推置换政策带来的短期副作用。在所有车型级别中,MPV以57.5%的三年保值率继续领跑,且与7月数据持平,成为唯一未出现下滑的车型类别。这一表现得益于MPV车型强大的实用属性,尤其是在商务接待和多孩家庭场景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
这种级别间的保值率差异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家庭用户对车辆空间需求的提升,MPV和中型SUV的稳定表现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而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保值率的下滑,则与城市通勤代步市场被新能源车型分流密切相关。
二、豪华车型保值率
豪华车市场的保值率格局在8月出现明显分化。保时捷以66.5%的三年保值率继续领跑豪华品牌,但环比下滑0.6%;雷克萨斯和奔驰分别以59.6%和58.3%位列第二、三位,其中雷克萨斯环比下滑1.1%,奔驰则保持稳定。这一梯队的表现印证了传统豪华品牌在品牌溢价和工艺品质上的深厚积淀。
从细分车型来看,豪华中大型轿车依然保持较高保值水平。奔驰E级三年保值率高达78.96%,宝马5系和奥迪A6L分别为72.05%和68.12%。这一数据远超豪华品牌整体表现,反映出商务市场对传统豪华轿车的持续青睐。而新能源豪华车型中,问界M9和理想MEGA凭借智能化配置和场景化设计,在一年保值率榜单中分别以80.3%和78.4%的成绩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三、合资车保值率
合资品牌保值率在8月呈现出明显的阵营分化。日系品牌虽然仍占据头部位置,但整体下滑趋势明显。本田和丰田以56.2%和55.8%的三年保值率位列合资品牌前两名,但环比分别下滑0.3%和0.8%。更值得关注的是,日产和三菱等日系品牌表现不佳,分别以47.3%和44.4%的保值率排名靠后,环比下滑1.8%和0.8%。
合资品牌的保值率变化折射出市场需求的深刻转变。日系品牌长期依赖的燃油车技术优势正在被新能源浪潮削弱,而大众等品牌通过一口价销售策略和新能源车型的持续投放,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但整体来看,合资品牌的保值率优势正在被自主品牌快速侵蚀,尤其是在15-25万元价格区间,这种竞争态势更为明显。
四、国产车保值率
自主品牌保值率在8月延续了上升势头,头部品牌表现尤为突出。传祺以56.5%的三年保值率继续位居自主品牌榜首,虽然环比下滑0.7%,但这一数据已超越大众、现代等主流合资品牌。坦克品牌紧随其后,以56.3%的保值率展现出硬派SUV的市场号召力,长安、领克、吉利则分别以53.0%、52.3%、51.4%构成第二梯队。
自主品牌保值率的提升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积累和市场策略的必然结果。以坦克700新能源为例,其一年保值率达到81.4%,超过众多合资车型;比亚迪元PLUS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动紧凑型SUV领域,与AIONY共同占据保值率前三名。这些车型的成功印证了自主品牌技术普惠+场景精准产品路线的正确性。
五、新能源汽车保值率
新能源汽车保值率在8月依然面临挑战,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三年保值率分别为43.9%和42.6%,环比均下滑0.2%,数据相对比较稳定。但这一数据与燃油车50%以上的保值率仍有明显差距,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的信心尚未完全建立。
三年保值率则呈现不同格局。纯电车型中,特斯拉Model3以53.5%位居榜首,保时捷Taycan和五菱Airev晴空分别以53.2%和51.9%紧随其后;插混领域则由保时捷Cayenne新能源、PanameraE-Hybrid和理想L9垄断前三,保值率均在56%以上。这种差异反映出长期保值更依赖品牌积淀和技术稳定性。
制约新能源保值率的核心因素仍未解决。电池技术迭代过快导致旧款车型加速贬值,80%的二手车商明确拒收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纯电动车;电池健康度检测标准不统一和高昂的维修成本,共同构成了新能源二手车的贬值铁三角。不过,随着半固态电池的量产和电池健康监测技术的进步,新能源保值率的改善值得期待。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