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老工业基地的“数”“智”蝶变——工业互联网赋能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观察

2025-09-07 11:13机械之最

新华网沈阳9月5日电 题:老工业基地的“数”“智”蝶变——工业互联网赋能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观察

记者牛纪伟、王炳坤、邹明仲、李宇佳

车间里不见人影,只有机械臂在搬、运、铆、焊;工厂内AGV无人车来来往往,配合自动生产线每10秒“诞生”一台冰箱;炼铁高炉前没有了身穿隔热服的工人,透过屏幕就能看到上千摄氏度的炉膛火焰……这不是科幻作品中的场景,而是辽宁工厂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当前,数字浪潮席卷全球,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以数字化网络的全要素、全供应链、全价值链互联,智能化制造的新技术、新场景、新空间应用,正让千行百业走出传统模式,焕发全新光彩。

一批数字设施夯实基础,一批“黑灯工厂”建成运营,一批服务企业表现活跃,一批未来产业悄然布局……翻开辽宁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成绩单,不仅有“老字号”的改造升级,还有“新字号”的培育壮大。

9月5日至8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从探讨工业互联的技术迭代,到探索产业生态的全新重构,辽宁制造正用“数”赋能,以“智”驱动,在转型路上加速前行。

数字赋能,传统制造提质增效

在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工区,车间内即使关掉灯光,生产线依然能够精准作业。智能天车在空中滑动,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多轴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贴标签、粘胶带、上套筒。一卷卷钢板在流水线上自主“行走”,仿佛自己长了一双眼睛。

“有了这座‘黑灯工厂’,钢铁制造正从‘体力劳动’变成‘数据驱动’。”涂镀分厂厂长郑昊说,鞍钢集团在这里部署了智能运输机器人、无人天车系统和集中控制中心,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场,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无人化运行。“过去一个班次工人要走近三万步,如今两条产线仅需7人操作,成本降低10%,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20%。”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辽宁工业基础雄厚,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浪潮,辽宁加大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提高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辽宁省工信厅厅长胡异冲说,得益于数字赋能,作为“老字号”的辽宁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正在触网腾飞。

在沈鼓集团的智慧大屏上,每条生产线的实时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订单进度等一目了然。通过数字化改造,这家老企业的生产车间不断向数字化转型,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线上管控,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叶轮等核心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每年节约图纸190余万张。

不仅是生产环节的应用,工业互联网还在辽宁制造的“研产供销服”全链条延伸,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

沈阳海尔冰箱工厂的生产车间内,空中物流线与地面装配线立体交织,每隔10秒,就有一台冰箱下线。“智能化生产线节约了50%的人力,产出的冰箱质量可靠,深受市场欢迎。”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经理田浩说,“这条生产线还实现了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用户在家就能定制冰箱,下单后工厂自动生产。”

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遇,辽宁“点”“线”“面”三维发力。在“点”上,做好单个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全省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50.8%,已累计建设4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23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在“线”上,加强产业链协同升级,全省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达42.3%,在华晨宝马、特变电工等链主企业带动下,多条供应链协同增效;在“面”上,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8万家企业,覆盖22个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构建起共生共荣的数字生态。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脚印,更是一个传统工业省份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辽宁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宏说,通过数字赋能,传统制造正逐步告别高能耗、高人力依赖的传统模式,转向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的灵动路径。

由“硬”到“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沈阳服务中心,一场场“工业相亲”正在上演:沈阳一家小型零部件厂上传了自家产品的3D模型,很快,系统就为它匹配到了仅隔20公里的一家大型制造企业。

“这个平台就像‘工业淘宝’,通过智能算法,能够精准分析企业的设备能力、工艺特长和质量水平,实现制造资源的撮合交易和最优配置。”负责运营沈阳服务中心的沈阳梵天工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春伟说,辽宁数百家本地企业实现“联姻”,设计周期缩短30%,获客成本降低40%,“平台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工业互联不仅让“老字号”焕新,也让“新字号”生长。在为传统产业提供配套服务过程中,辽宁一批数字化的新技术、网络化的新模式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推动全省产业结构从“硬制造”向“软服务”转型。

大连信华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多年,不仅为本地装备制造企业量身打造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而且帮助企业将生产数据转化为可优化的运营策略。近年来,公司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全球,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字解决方案。

公司研究院院长孙伟宏说,从为船舶制造企业开发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零部件采购、生产进度、交付周期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到为能源企业搭建能耗监测系统,助力传统高耗能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信华信的实践诠释了辽宁软件企业从“技术跟随”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传统制造为数字技术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而辽宁的数字经济也已跳出传统产业,不断扩大服务半径。

在沈阳国际软件园,沈阳美行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大屏幕上,跳动着来自各大停车场的实时车流数据。依托智慧停车系统,美行科技盘活了城市停车资源,城市出行变得智慧可控。不远处的辽宁向日葵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用软件系统和智能算法,给一所高校新学期的课程安排、教室利用、管理考核等进行“排班”。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让园区步入增长的快车道。”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李辉介绍,目前,园区共落户1740家科技企业,其中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有23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21家,4万余名数字人才在此工作,2024年创造总产值约650亿元,从2017年至2024年,园区连续8年获“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称号。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潘宏认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将与辽宁实体经济形成互补和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锚定“智造”,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今年6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新高地,规划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和8个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吹响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号角。

当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交汇,辽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沈阳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一家家高科技企业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联手攻克技术难题:华晨宝马测试车上的激光雷达敏锐扫描周围环境,东软睿驰工程师专注调试车路协同系统,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让车辆与城市基础设施实时对话……目前,示范区已开通超50公里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部署5G基站、路侧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单元等全套基础设施,为技术创新提供贴近产业实际的试验场。

作为汽车产业重要集聚区,沈阳拥有华晨宝马等整车制造工厂和大量配套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智能驾驶等技术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宝马在中国拥有约460家本土供应商,正围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中方伙伴深化研发合作。

低空经济也是辽宁竞逐未来的发力方向。今年夏天,数十架次无人机从辽阳市多个沿河的关键点位升空,沿着河流、水库开展输电线路巡检,为电网应对高温和极端天气等多重考验提供支撑。

一条以电网应用为牵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加速成形。国家电网辽阳供电公司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去年公司整合资源成立低空经济智创基地,开展无人机保养、检测、维修及飞手培训;联合大学、科研院所攻关核心技术,打造特种无人机装备制造产业链;与政府相关部门深度合作,为公安、交通、森林等提供业务辅助。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链接,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政策支持。辽宁已累计建成5G基站14.3万座,实现了所有地级市5G网络全覆盖;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40个,规模位居全国第3位,区块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1个、骨干节点3个,服务东北四省区;建成沈阳、大连两大智算中心,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算力支持。辽宁还设立多支数字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投资网络信息安全、5G、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出“数字工程师”培养计划,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3000人左右……“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正不断夯实底座。

今年以来,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通用大模型取得突破,辽宁也在加速孵化行业大模型。不久前,大连化物所科研团队成功训练出面向化工领域的行业大模型。这个“工业大脑”,能够模拟复杂分子反应过程,将传统实验周期大幅压缩,并可自主优化生产工艺,在生产流程通过实时调整参数降低能耗。

“辽宁工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具备依托通用大模型发展行业大模型的良好基础,在垂直细分、千差万别的制造领域有望诞生一批前沿技术。”潘宏说,放眼未来,辽宁以稳健步伐,持续深耕网络化联结、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将在产业跃升中迎来老工业基地的精彩蝶变。

策划:储学军 金风 车玉明

统筹:牛纪伟

执行策划:万方 王炳坤 关溪涓

主笔:牛纪伟 王炳坤 邹明仲 李宇佳

参与报道:刘烜硕

新华网 新华社辽宁分社 联合出品

猜你喜欢

  • 植物之最

    辽宁一阿姨,因“养出芦荟大树”而走红,比人还高大,太壮观了

    早上刷到辽宁阿姨的芦荟“大树”,我手里刚咬了一口的包子都停在半空——那芦荟站得比人还直,主干粗得能圈住手腕,叶子像抹了层淡粉的绿漆,顶头还挂着一串红花,活像个举着小灯笼的老邻居,正笑着跟你打招呼!想起我妈去年的操作,更觉得“扎心”:她把养了五年的芦荟扔了,说“越养越乱,跟堆没人管的杂草似的”,现在要..

    2025-09-05
  • REVA在线升级业务,引各大机构投身质押托管拍卖!

    英国伦敦,是众多艺术拍卖行的首选之地,2021年3月11日,英国拍卖行在拍卖《每一天:前5000天》的NFT数字艺术品时,最后拍卖的成交价6935万美元让千万之拍卖访客都为之惊叹!一夜之间,NFT成了风口。原本火热于圈内的话题,现在在圈外也特别受欢迎。2020年开始,,从可口可乐到迪士尼、漫威,从埃隆马斯克到姚明以及各实体商..

    2025-08-06
  • 世界最小

    被誉为全球最小的“胶囊起搏器”再升级,迎来2.0版!可以在人体内不眠不休工作近17年

    5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教授团队,在位于博鳌的瑞金海南医院,为“一老一小”2人实施Micra AV2第二代房室同步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老者今年68岁,幼者今年刚满7岁。至此,这次植入术,不仅是该起搏器在大陆的首次临床应用,同时也刷新了Micra AV2植入术全球最小..

    2025-08-05
  • 军事之最

    卫星揭秘!俄罗斯核潜艇基地遭海啸冲击,专家:军事影响有限

    卫星图拍到雷巴奇基地码头被海啸冲变形了,核潜艇到底安全不?堪察加半岛8.8级地震掀起的五米大浪,直扑藏着北风之神核潜艇的军事要塞,最让人后怕的是这波冲击把关键码头给拧成了麻花。不过军迷们先别急着慌,这次被掀翻的其实是停水面舰艇的泊位,真正要命的核潜艇当时压根不在家。海啸冲进核潜艇老巢这种百年不遇的剧本..

    2025-08-05
  • 排行榜

    鑫宏宝创新“矽晶皮”材料,推动汽车内饰环保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环保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提升,传统皮革材料面临挑战。鑫宏宝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研发的“矽晶皮”材料,以其无溶剂工艺、良好触感和耐用性,为汽车内饰行业提供了新的选择。环保特性:无溶剂工艺,降低环境影响传统皮革制造过程中常使用化学溶剂、增塑剂等物质。鑫宏宝“矽晶皮”采用无溶剂生产工艺..

    2025-08-03
  • 商业之最

    上海安亭夜经济为啥火?观察了四天,原来和这些人有关

    安亭是上海西北的一个镇,属于嘉定新城的重要片区。2025年嘉定区“夜经济”首批10个活动中有4个落在安亭。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人认为安亭“比市区夜生活丰富”。7月24-27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老街、地铁站、安亭新城连续调研4个夜晚,走访11家店铺,试图归纳安亭的夜间消费特别是22点之后的消费特点和消费人群,寻找上海..

    2025-08-03
  • 科技百科

    dnf最新活动角色升级方法攻略

    3.19版本的活动更新已经全部上线体验服,并且商城也开始改版为最新的内容,那么本期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预约角色如何快速满级?首选先预约活动和冒险团商店预约活动送的升级券并不是很多,目前等级达成奖励中,仅有65、70、75、80、85、90各等级区间赠送1张升级券,所以想要依靠预约活动升级到满级,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2025-08-02
  • 机械之最

    文化新观察丨如何在翻译中读懂中国?汉学家谈中国文学的打开方式

    文学翻译作为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桥梁,使文学经典如种子般在不同文明土壤里生根开花。多年来,各国汉学家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与合作持续作出努力。以“‘译’起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江苏南京举办。刘震云、毕飞宇、东西等39位中国作家,与来自德..

    2025-08-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