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这个70岁老太太的养花故事,我盯着手机屏幕直乐——您说这事儿多有意思?
老太太从哪捡了棵“小不点”绿植,往门口一埋,俩月工夫愣是长成了“巨无霸”,叶子大得能当伞,路过的人都得停下拍两张,网友直喊“报恩花”。
我也算个爱捣鼓花草的“资深选手”了,家里阳台摆了七八盆,可看这老太太的经历,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有点“死脑筋”。总想着养花得买贵的、挑品种,结果要么养蔫了,要么长得慢。人家倒好,捡棵“流浪植物”,往地里一扔,靠天吃饭,愣是养出了“网红打卡点”。
后来查了才知道,这是象耳芋,听名字就知道叶子大得像象耳朵,关键是皮实!
有网友说自己种下去没管过,一年长到三米高;还有人出差回来,发现它偷偷冒了花苞,这生长速度,简直像开了倍速。
我邻居去年也种了一棵,春天还是巴掌大的苗,夏天就成了院儿里的“显眼包”。
有回下雨,她孙子举着片叶子当伞跑,乐呵得不行。
她说这花特省心:别晒太狠,放半阴的地儿;土别太板结,松松的就行;浇水别太勤快,等土面干了再浇透。
我试过按她的法子养,还真没出过问题——不像我那盆月季,三天两头闹红蜘蛛,操心得很。
其实养花这事儿,真不在于花多贵、盆多精致。
老太太的“捡来花”能成“报恩花”,说到底是碰对了品种。象耳芋这种“粗线条”绿植,不挑人,不挑地,你给点土、浇点水,它就拼了命长,用满当当的绿回馈你。就像邻居说的:“看着它从小芽芽长成大叶子,每天出门都能瞅见它又高了一截,这比啥都治愈。”
现在我阳台也添了盆象耳芋,虽然是买的,但养着养着就懂了——所谓“报恩”,不过是植物用最本真的生命力,回应你那点用心。老太太的故事为啥招人喜欢?大概就是因为它让我们明白:养花的快乐,从来都在“慢慢来,慢慢长”的烟火气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