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一保护区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稳定种群
近日,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宽叶苏铁的稳定种群。该种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区域的石灰山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下,目前监测到个体数量逾20株,呈集中与散生混合分布,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宽叶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因天然更新困难、生境敏感且易受人为干扰,被列入《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此次发现的宽叶苏铁种群生长态势良好,叶片茂密、叶色健康,成年植株平均高约1.5米,冠幅丰满。部分植株已进入生殖期,并发现多株自然萌发幼苗,显示出完整的种群结构和较强的恢复潜力。
据了解,苏铁类植物又名凤尾蕉,在民间俗称铁树,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迄今为止已有2.8亿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苏铁保护力度,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野外苏铁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国苏铁种群稳步增加。
我国苏铁仅1科1属,即苏铁科苏铁属,共有24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983年,建立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攀枝花苏铁,就分布在这里。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铁园林热”、工业开矿、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我国苏铁濒危程度加剧。在国际上,大多数苏铁植物被列入CITES 附录中,对其贸易实施严格的控制。1999 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苏铁属所有物种全部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德保苏铁、叉叶苏铁、四川苏铁等9 种评定为极危种(CR),石山苏铁、海南苏铁、宽叶苏铁等7 种评定为濒危种(EN),云南和广西的大多数苏铁物种更被列入极小种群(PSESP)。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通过建立保护区、强化栖息地保护、加强保护巡护防止偷盗,以及保护母树林和建立人工繁育基地等工程措施来加强保护,使我国90%苏铁物种和大多数野外种群与生境地得到有效保护,苏铁种群稳步发展、生境地不断扩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野生四川攀枝花苏铁数量,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23.4万株增加到目前的38.5万株。这也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
此次稳定种群的发现,不仅印证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也为滇东南植物区系研究和苏铁类群保育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