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长

中国“切断”世界最长河流,再次震撼世界!美日直呼:绝对不可能

2025-08-23 10:00世界最长
说起苏丹的麦洛维大坝,这事儿得从尼罗河说起。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超过6600公里,流经多个国家,对苏丹来说就是命根子。苏丹北部地区靠着这条河养活了不少人,但问题也多。雨季一来,水位涨得飞快,洪水冲毁农田和房子,旱季又缺水,资源分配不均闹出不少矛盾。苏丹政府早就有想法,在河上建大坝来调控水流,顺便发电和灌溉。早在20世纪初,英国人统治苏丹时就提过类似计划,但一直拖着没动静。1956年苏丹独立后,埃及建了阿斯旺大坝,苏丹也开始琢磨自己的项目。1979年,时任总统尼迈里推动可行性研究,到1989年基本敲定方案,可资金和技术跟不上,项目搁浅了。

进入2000年代,苏丹开始出口石油,经济好转,信用评级上来了,外资开始涌入。2002年到2003年,政府签下建设合同,总投资高达29.45亿美元。其中坝体建设占45%,设备25%,电网升级30%。资金来源多样,中国进出口银行贷了6.08亿美元,阿拉伯经济社会发展基金投了4.77亿美元,沙特发展基金2.15亿美元,阿布扎比发展基金2.1亿美元,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2亿美元,阿曼发展基金1.06亿美元,卡塔尔1500万美元,苏丹政府自己掏了11.14亿美元。这笔钱不小,苏丹当时的经济状况下,能拉到这么多投资不容易。

承包商方面,中国企业占了大头。中国国际水电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公司联合体中标坝体和水机部分,合同额6亿美元。中国哈尔滨电力工程公司和吉林省输变电公司负责电网扩展。另外,德国的Lahmeyer国际公司管规划和项目管理,法国Alstom提供涡轮机和发电机。项目从2003年7月启动准备,2004年初正式开工。先是河道截流,左岸2005年底封堵,主坝是混凝土面岩石坝,右岸和左岸分别是混凝土重力坝和土芯岩石坝。坝长9.7公里,高67米,库容125亿立方米,水库长174公里。技术上,尼罗河水流量大,河床地质复杂,分支多,施工得小心翼翼。河道分流后,挖掘、填充、钻孔注浆这些活儿一步步来,混凝土浇筑也得应对高温天气的影响,虽然具体细节没太多记录,但苏丹的沙漠气候肯定让工期有点拉长。

整个工程持续了几年,2006年中开始蓄水,2007年中期第一批发电机组试运行。2009年3月3日,前两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250兆瓦,每年发电55亿千瓦时。这相当于苏丹当时全国发电量的翻倍,从2004年的1315兆瓦直接跳到差不多2500兆瓦。苏丹总统巴希尔出席了仪式,他当时强调这项目对国家经济发展重要,还象征中苏合作。巴希尔1944年生人,早年从军,1989年通过军事行动上台,执政30年,期间苏丹经历内战,南苏丹2011年独立。他2009年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罪名涉及达尔富尔地区,但巴希尔否认,继续掌权到2019年被军方推翻,下台后关押,2023年去世。

大坝建好后,苏丹电网升级了500公里500千伏高压线穿越巴尤达沙漠到阿特巴拉和喀土穆,加上1000公里220千伏线到ポート苏丹和尼罗河沿岸。电力供应稳了,目标是从30%的覆盖率提到90%。农业上,水库供水覆盖尼罗河两岸400公里,灌溉渠道惠及400万民众,原本旱涝不均的地方现在能稳定产粮。经济贸易也跟上,中苏双边贸易2022年达到29.1亿美元,比前一年涨12.4%。中国后来还帮苏丹加高罗塞雷斯大坝,2008年签合同,价值3.96亿美元,加高10米,2013年完工,水库容量从34亿立方米增到74亿立方米,发电从28万千瓦升到41.5万千瓦。这俩项目让苏丹的基础设施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这事儿不是没争议。建坝淹没了大片土地,影响5.5万到7万人,主要曼纳西尔、哈马达布和阿姆里部落。政府承诺补偿,建新居,提供耕地,但实际执行差劲。新安置区土壤贫瘠,沙地多,种不出原来的枣椰树和作物。很多人丢了家园,收入降了,游牧民更惨,没补偿,传统生活方式断了。联合国特别报告员2007年呼吁暂停项目,说政府没兑现承诺,强迁风险大。考古方面,水库淹了从旧石器时代起的遗址,苏丹国家古迹博物馆说工程直接破坏文化遗产。国际上,环保组织批评,称大坝增加蒸发损失,每年多蒸发15亿立方米水,占苏丹尼罗河配额的8%,还可能引发疟疾和血吸虫病。

国际反应复杂。项目早年苏丹找过西方资助,但没成行,可能因为政治风险或经济评估。结果转向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西方公司如德国和法国还是参与了,但人权组织指责他们忽略标准。国际河流组织说,中国企业中标是因其他机构不愿碰。没看到美国或日本直接表态说不可能,但整体上,西方对苏丹政权有顾虑,巴希尔时代苏丹受制裁,投资谨慎。中国出口信贷政策让项目落地,成了海外最大水电承包。一些分析认为,这反映中国基建输出模式,低成本、快速,但社会环境成本高。苏丹内战2023年起,2025年快速支援部队无人机炸了电站,造成沙迪、ポート苏丹、阿特巴拉和喀土穆断电,显示大坝脆弱性。

长远看,大坝有淤积问题,2020年已损失1.7%容量,威胁寿命。尼罗河盆地水权争端多,1959年尼罗水协定给苏丹18%份额,上游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建复兴大坝,苏丹夹中间。麦洛维项目加剧区域紧张,下游埃及担心水量。中国在非洲建坝多,如埃塞的复兴大坝也有中国融资,影响跨界水管理。联合国水道公约1997年通过,中国投反对票,坚持上游国开发权。这套逻辑在麦洛维体现,苏丹用坝开发资源,但忽略下游影响。

总的来说,麦洛维大坝展示了苏丹借外资搞基建的路子。中国企业技术输出,帮苏丹解电力短缺,但位移和环境代价不小。巴希尔政府推动项目,短期经济益处明显,长远社会问题堆积。2025年战争损坏电站,修复得花大钱。类似项目在非洲多,中国占市场一半以上,未来水资源竞争会更烈。苏丹需平衡发展与可持续,别让大坝成双刃剑。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