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毛泽东最劝导的一句话
在枣园的窑洞里,***伏案疾书,审阅着一份份前线战报与党内汇报,眉头时而紧锁。他敏锐察觉到,部分同志因过往经历,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严重影响了工作开展与队伍士气。有的干部来自不同根据地,因过去工作思路、斗争方式有别,彼此间存在误解,合作时畏首畏尾;有的同志曾在工作中犯错,虽已改正,却始终难以释怀,陷入自我怀疑,干事缩手缩脚;还有些人在长期艰苦斗争中,身心俱疲,对未来心生迷茫,失去了往昔的冲劲。
“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咱们精神上的诸多负担,必须加以解除。有许多东西,一旦我们对其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极易成为包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略作停顿,目光望向一位曾在错误路线中受过牵连的同志,温和说道,“比如有些同志,过去因执行了错误决策,内心一直自责,可同志们呐,错误已然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汲取教训。咱们党一路走来,哪能不经历波折?不能总让过去的错误,绊住我们前行的脚步。要明白,放下过去的包袱,精神才能获得解放,这可是联系群众、少犯错误的关键前提。”那位同志听后,眼眶泛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着,***提高音量,神情严肃:“再说说那些因工作分歧,彼此间产生隔阂的同志。咱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解放全中国,为人民谋幸福,走到一起的。过往工作思路不同,那是环境、见识等因素导致的,切莫让这些分歧,变成同志间的鸿沟。现在,大家都要放下成见,携手向前!”窑洞内,干部们相互对视,眼神里开始有了新的思索。 “那什么是开动机器呢?”***话锋一转,“就是要善于使用咱们的思想器官。有些同志,虽说没背着思想包袱,平日里也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可就是不善于思索,不愿动脑子,结果呢,工作干得一塌糊涂。还有些人,被包袱压得,连脑子都不肯用了,原本的聪明才智,也被埋没。列宁和斯大林常劝人要善于思索,咱们也要如此。脑子这机器,生来就是用来思考的,多想才能出智慧。咱们党要想去掉盲目性,就得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会议结束后,干部们三三两两走出窑洞,热烈讨论着。曾经满心阴霾的同志,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脚步轻快;那些因分歧而生疏的同志,此刻也相互拍着肩膀,交流起工作想法。此后,在“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理念指引下,党内氛围焕然一新。干部们不再纠结过往,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组织生产自救时,大家开动脑筋,想出变工队、互助组等新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对敌斗争中,通过深入分析敌人弱点,巧妙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历史##人生感悟##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