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花了5000万转行农业,“商业最赚钱,农业不好干”
“大头”这个品牌,在合肥生存了很久。十年前,它以“鞋王”的身份退出淮河路步行街,最近以餐饮的形式回归,“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10年,“大头”干什么去了?
干农业去了,成立了“合肥桃蹊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从公开信息看,公司成立于2011年, 注销于2021年,整整10年。
大头鞋业不是干地好好的吗?怎么转投农业了?
用大头老板自己的话说:大头鞋业有段时间没生意。实体店越来越难做,让昔日“鞋王”也感觉冷飕飕的,所以,只能另谋出路。
但是,为什么选择了农业,又为什么在合肥西北角三十岗去种桃树?不得而知。但从采访报道来看 ,“大头”的老板,认为:一是对自己的商业经验有信心,“我在商业上做了这么久,有销售信心”。二是,产业规模化,意思是这片土地集中连片5000亩。三是背靠“合肥大都市”,人气旺,有消费需求。
还有,大头老板的“情怀”,他在采访中大谈自己的理想:有机活菜,最好看的桃花、最好吃的水果,中国最大的农民。
开始地轰轰烈烈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鞋王的农业王国梦
各路神仙参观指点。
桃花开的时候,游客爆满,形势喜人呐......
刚成立没多久,当选“2013年合肥年度经济人物”....
一切,似乎都那么顺风顺水。
结束得匆匆忙忙
如今的桃蹊农场,枯枝败叶,杂草满地。
这样干农业,有点悬:
1、无法机械化。如果规模很大,又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靠人工去管理、采摘,将花费大量的人工费,成本(占比)压力太大。无法机械化是硬伤。
2、集中上市。无保护栽培,品种单一,产品集中上市,一下子涌上来大量的农产品,尤其是果实(不易储存的果实),短期内必须倾销出去,想要价格上去,很难。
3、品种选择很重要。市场售价低、不易储存的品种。
4、旅游只能锦上添花。想让旅游给农业带来收益,只能是锦上添花,关键还得是农业本身的效益好。靠“花期”吸引游客卖门票,时间段太短,收益非常有限。在投资前期,绝对不能想着“旅游收入多少钱”,给自己画大饼。
5、商业难,农业更难。商业只要有品牌,把产品销售出去就行了。干农业不是这么单纯,你还得懂农业,投资前你就要想好路子,投入之后,还得要“老天爷”赏你饭吃,最后丰收了,你还得有品牌,有销路,不然你丰收了也白搭。
那些电商,不是自己“下水”去干农业,都是在“倒腾差价”干销售。把农业的风险全都撇开,直接进入“赚差价”的销售环节,买的没有卖的精,就是指商业销售“精”,不是农民卖农产品“精”。辛辛苦苦几个月,盼种子、盼水肥、盼天气,最后不如网红一句“我卖的不是米,卖的是三餐四季”。
现如今,没人关心我这顿饭吃的米、桃子、蔬菜,是不是用了农药?是不是用有机肥?他们更在乎我的鞋子是不是新款,穿出去有没有“排面”、款式是不是新潮。
如今,兜兜转转的大头重新回到商业战场,走在合肥的街头,经常能看到有人拎着大头的宣传袋。大街小巷,开遍了大头店面,大头卤菜、大头火锅、大头肉铺。这边买,那边卖,当天的利润就到手了。
是不是只有商业最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