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之最

11000年一圈的塞德娜要回来了?人类如何拦截太阳系最神秘天体?

2025-08-11 10:34人类之最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广袤的宇宙中,每一位访客的到来都让人无比兴奋、激动和珍惜,天文学家最近透露,有一位特殊的访客将会在2076年贴近太阳系。

这位访客的到来,极有可能会打开天际探索的新篇章,它是谁?与其它访客相比又有着什么不同之处呢?

万年漂泊的“回归”

从人类开始探索宇宙开始,对星体的探索从来没停止过,尤其是奥陌陌这种不速之客,但是却从没有一个星体像塞德娜这样让人关注。

人类发现塞德娜的时候,是在2003年,天文学家在进行正常的巡天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星体的存在,由于这颗星体比较遥远和暗淡,一度还让天文学家产生错觉。

但是也正是因为它的独特,让天文学家对它越来越感兴趣,通过观测,天文学家发现,这个星体除了比较暗淡以外,它的移动速度也比较缓慢,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

随着进一步的观测,证实塞德娜确实是一位“古稀”老人,因为塞德娜的公转周期竟然在万年以上,这对它为什么走的那么缓慢也就很好解释了。

而塞德娜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因为塞德娜一直在围着太阳系旋转,而这个游离了万年的星体,再过几十年大概在2076年就又能“回归”了,届时我们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塞德娜最特别的地方莫过于它的轨道,其轨道半长轴达到了506au,而近日点和远日点更是从76au横跨到936au,这些独特之处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一个从未涉及的猜测,奥尔特云。

对于奥尔特云来说,一直是人类想要极力探寻的一个区域,因为奥尔特云很有可能藏着太阳系形成时的秘密,塞德娜的出现,让天文学家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也进一步证明,塞德娜与奥尔特云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直径1000多公里的塞德娜要比冥王星要小一些。

而塞德娜也与冥王星一样有着极低的天气,甚至比冥王星更低,监测反馈,其表面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下240℃,而绝对零度却仅有273℃。

极低气温环境下,天文学家猜测,塞德娜上的氢、氦等一些气体,会因为气温冻结成固态,这也是为什么塞德娜表面比较暗沉的原因。

这正是宇宙射线和太阳风影响下,甲烷、氮气被“焦炭化”的结果,而与其它星体不一样的是,塞德娜通体是极为匀称的。

而更为特殊的是它的轨道和倾斜角度也透露着不同,让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百au的跨度,这完全颠覆了人类的认知。

对于这样一个扁扁的椭圆形的轨道星体,这种独特的轨道是怎么形成的一直是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

有人认为是在太阳系刚出现的时候,因轨道迁移,在引力的作用下把塞德娜推向了更远的轨道,也有人说太阳系的周边还有其它的恒星,这也是天文界一直在探索的第九行星。

所以对于塞德娜来说,它不单单是一个行动特别的星体,更是一次人类探索起源的的机会,所以对于塞德娜的探索,人类势在必得。

为什么非它不可?

对于太阳系而言,塞德娜既算是星际访客,又不算,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塞德娜在围绕着太阳系转圈,但是要过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近日点一次,它是漂泊的归者,但它也不是访客,因为太阳系有它的栖息之处。

对于塞德娜独特的存在,对天文领域来说是极具科学价值的,尤其是它存在的时空信息更加可遇而不可求。

众所周知,人类刚刚开始研究宇宙不过几百年,但是塞德娜却是出走了万年之久,它就像是一个被冰冻万年的时光胶囊一样,里面可能藏着人类想要探寻的秘密。

塞德娜不同于其它的星体,它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就像是直到现在,我们都没能真正意义上的窥探它的全貌,更别提对它的物质分析。

天文学家预测,塞德娜的内部可能携带着45亿年以前的物质,如果被人类捕获,那么这极有可能会成为一次人类解剖太阳系原始星云的机会。

在对塞德娜表面岩石及次表面的冰等物质的研究,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构建一个太阳系的初始状态物质和环境构成的模型,这对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有着巨大的意义。

此外雷德娜的位置更充满神秘气息,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卡在柯伊伯和奥尔特云的中间位置。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塞德娜,人类很有可能会探寻到太阳系的边缘,并且通过对轨道、特性等一些因素的分析,还可以勾勒出过渡区的真实场景。

也就是说,塞德娜更像是一个“三八线”,它把太阳系内部的秩序和外部的混沌的汇合点标注的明明白白,而塞德娜通身的红色,将有助于人类研究极端空间的风化。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呢?我们都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是这些行星的表面物质并不均匀,像是冥王星,同样拥有低温环境,但是物质表面分布却不均。

所以解开塞德娜表面的谜团,将会给人类对冰冷天体的演化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价值,而对于它极寒和辐射环境下还能产生均匀的物质,人类可以借助它用来探索地外生命。

像是塞德娜的取名,便来自于努伊特神话里的海洋女神,在传说中她居住在北极海的最深处,而人类也已经发现了太阳系外围的极冷海洋,如果说这是巧合,想必谁都不会相信。

而这些都需要对塞德娜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知晓,虽然塞德娜对于人类探索宇宙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近距离的观测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塞德娜巨长的公转周期,虽然在2076年会抵达近日点,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捕捉到,那么还要在等上一万多年,但是人类的起源不过才几千年。

很显然,人类根本等不起,但是塞德娜与地球的距离,比冥王星还要多出两倍,很显然,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想要平稳、安全的将探测器放到塞德娜上并不容易。

所以虽然有51年的时间做准备,但是说实话,想要探测塞德娜,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多了。

步伐能否赶上?

从预测来看,想要将探测器送上塞德娜,需要跨越114亿公里,但是现在人类研发的探测器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远距离的长途跋涉。

想要保证探测器到达76au的距离,单是单程的光速传输信号就需要10个小时,就算是人类使用现在最先进的推进技术,可能也需要最少20年的时间,甚至时间还要更长。

假设探测器真的可以飞行这么久,但是等到飞到雷德娜附近,是不是真的能成功着陆并不好判断,因为我们对雷德娜的了解少之又少,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再等万年。

此外,在长途跋涉期间,宇宙当中本身就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探测器飞行这么长时间,很难保证探测器不会在某些意外情况下报废。

如果在这期间报废了,那么人类想要捕捉雷德娜也同样要再等上万年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现在人类所使用的探测器,一般用的都是化学推动,而这种快速远距离的航行,人类的技术远远达不到。

不过为了近距离接触雷德娜,天文学家也找到了替代方法,一个是通过核电进行推进,核反应堆的加热推进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推进力。

在强推动力下,可以做到缩短飞行时间的效果,但是目前大功率的核反应堆,需要结合核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核安全问题作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用这个方法无疑对人类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此外,还有人提出过用太阳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用地面激光阵列去进行推动,根据模拟,这个技术可以达到20%的光速,但是这种技术需要探测器有高度自主性。

这对于整体的实施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整体运行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之前也有NASA的团队提出了专门针对塞德娜设计一个探测器,但是到现在项目的立项还是一个较大的困难,就算是现在立项成功,从投入到研发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但是雷德娜留给人类的时间却是不多了,只有51年的时间,对于漫长时间的研发,肯定是等不及的,所以这需要天文学家们重新确定更好的办法。

在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同时,也能成功窥探到塞德娜的面貌,一万年,对于塞德娜来说可能只是公转一周的时间,但是对于人类而言,却是漫长和飘渺的数字。

但是请相信,人类短短几千年就可以从无到有,将地球发展成如今的辉煌景象,相信只要有恒心,破锁塞德娜的奥秘只是时间的问题,人类也一定会找到突破口,找到想要的答案。

信息源:

11000年一圈的塞德娜要回来了!人类如何拦截太阳系最神秘天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vuyz6E13/

11000年一圈的塞德娜要回来了!人类如何拦截太阳系最神秘天体?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5567679640107708485

猜你喜欢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