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被迫低头,全球十强只剩四国硬扛,这局谁会赢?
标题:韩国被迫低头,全球十强只剩四国硬扛,这局谁会赢?
美国最近又搞事情了。韩国前几天和美国签了个贸易协议,这事在国际上炸了锅。美国直接开价说要给韩国商品加25%的关税,直接戳中韩国的软肋——韩国半导体和汽车有31%是出口到美国的,要是真干起来,三星、现代这些大厂的生产线可能全得停摆。最后韩国妥协了,关税降到15%,但代价也不小:得开放能源和造船市场,还要在未来几年买美国的天然气和原油。韩国媒体自己都说了,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好在保住了大米、牛肉这些农产品市场的底线,三星和LG也跟美国签了订单,三星芯片订单165亿美元,LG电池协议43亿美元,总比生产线全停好吧。
但问题来了,全球前十的经济体里,现在向美国低头的已经有6个国家了,剩下4个还在硬扛。日本和欧盟早都妥协了,日本答应给美国投4000亿美元,欧盟开放了农产品市场,还签了7500亿的能源采购协议。英国和德国更惨,英国脱欧后对美国越来越依赖,德国汽车业也被美国逼着得在美国本土生产。这帮传统盟友现在都成了美国的“提款机”,经济上越来越没话说。
相关图片3
不过还有四个国家没低头。中国、印度、加拿大、巴西这四个,愣是顶着压力没签单边协议。中国能扛住是有底气的,全产业链扛得住,技术也在突破,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涨了7.3%,华为5G占全球32%的份额,宁德时代的电池也占38%。而且中国联合巴西、阿根廷搞金砖扩员,搞“全球南方贸易联盟”,用一带一路和RCEP这些平台对抗美国单边主义,商务部还说要坚决反制美国的关税霸凌。
相关图片2
印度玩的是拖延战术,14亿人口市场能消化65%的制造业,对美贸易逆差260亿美元也不服软。他们故意拖着不谈,一边接受美国的技术转移,一边又不直接站队,把“不结盟”玩成了实用主义。加拿大更硬,虽然对美出口占GDP的25%,但反过来对美国威士忌和牛仔裤加征25%的关税,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强调“北美供应链安全不等于当附庸”,坚决不让美国把工厂全搬回去。
巴西这边靠资源硬撑,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还是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对美咖啡和橙汁加税报复,同时跟中国谈合作,上半年对华出口涨了18%,刚好抵消了对美贸易下降的损失。卢拉政府还拉拢阿根廷、智利搞拉美一体化,想用区域合作对抗美国。
美国现在搞关税战,其实是想重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贸易体系,但结果呢?全球供应链成本涨了12%,美国自己的制造业成本也涨了9%。牛津经济研究院说这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那四个没低头的国家,要是能抱团,说不定真能搞出个平行贸易体系,把WTO的规则都改了。
相关图片1
美国现在肯定要分化他们,对中国搞技术封锁,对印度用半导体合作诱惑,对加拿大施压能源出口,对巴西在WTO告状。但反过来,要是中国、印度、加拿大、巴西能联合起来,比如中巴搞新能源合作,中印搞数字经济,加巴搞矿产贸易,搞出个升级版的南南合作,影响力不得了。
现在这局势,韩国妥协和四国硬扛,说明全球贸易已经走到岔路口。美国想用关税维系霸权,但碰上了中国这样的全产业链大国、印度的超大市场、加拿大的资源筹码、巴西的区域整合,这四国要是真能合作,说不定真能把全球经济从“单极霸权”带向“多元共治”。
接下来就看这四国怎么玩了,特别是美国会不会用更狠的招数,比如技术封锁升级,或者直接切断供应链。反正这事儿还没完,国际局势接下来肯定还有更多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