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汽车销量榜揭晓,特斯拉Model Y狂卖过万夺冠,小米SU7、问界M9等新能源车集体霸榜。
有意思的是总部在保定的长城汽车,前20名里愣是找不到自家产品。
家门口都卖不动,这事儿可不仅是面子问题。
仔细看榜单会发现,20万到40万区间的新能源车占掉六成份额,比亚迪用秦L和宋PLUS两款车直接覆盖了10万到20万市场。
反观长城,坦克系列越野车在北京上牌量连理想L9的零头都不到,蓝山DHT-PHEV月均销量不过百台。
有个数据挺扎心:北京市今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47%,而长城在北京的充电合作网点数量反而缩减了13%。
这波操作相当于在新能源主战场主动让出阵地。
其实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和北京用户对性价比的认知完全错位。大兴的网约车司机觉得省油最重要,中关村的白领却愿意为高阶智驾多掏五万。五年前长城H6还能靠皮实耐用收割市场,现在年轻人选车先看车机芯片型号。比亚迪能把骁龙芯片当卖点写在广告里,长城最新款拿铁PHEV的车机还在用瑞萨R-Car芯片,这种技术代差在数码爱好者眼里根本藏不住。
渠道策略更是暴露传统思维。现在朝阳群众刷半小时小红书就能完成看车比价,长城还在玩进店送保养的老套路。隔壁极狐把展厅开进SKP,周末办亲子活动直接带订单。魏牌蓝山的用户画像本是都市精英,试驾车却只投放在五环外的4S店。有媒体测试过,从国贸打车到最近的哈弗展厅,来回车费比看车补贴还多五十块。
说到底还是产品定义没想明白。北京消费者要的越野车是能爬香山防火道的城市SUV,不是能穿越阿拉善的硬派装备。看看人家理想L7怎么做的,后备箱塞得进婴儿车和折叠自行车,车顶行李架标配滑雪板卡扣,这才是都市生活刚需。再看魏牌蓝山的宣传片,还在拍车队穿越峡谷的大场面,北京用户看着只会觉得费油又占地。
有个现象特别值得玩味:东三省消费者买坦克300会夸雪天开得稳,北京车主却抱怨方向盘太重挤不进立体车库。同款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说明产品经理根本没做地域化适配。其实去年上海车展就有工程师提议开发短轴距版坦克300,可惜被高层以影响产品调性否决了。
这事儿给所有国产车企都提了个醒:新能源时代没有所谓的主场优势。比亚迪能在深圳卖爆,是因为刀片电池厂就在坪山。长城要真想拿下北京市场,或许该把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搬到亦庄,让工程师们每天体验早高峰的东三环,可能比在实验室憋大招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