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年轻化”竞争力,悦荟广场自有办法
最近去南京路步行街的频次明显提高,原因是爱逛潮玩和谷子店的娃放假了,这某种程度上也是目前步行街整体年轻化定位策略的一种市场反馈。相对于不少项目先后开启年轻化转型,上海悦荟广场(下文简称:悦荟)则是多年来一直都主打着年轻定位,而如何持续在历史保护建筑内与时俱进地保持生命力,成为了我长期关注的最大动因。
先从涉及规模最大、整体改造的4层说起。今年5月小长假期间,围挡打开,楼层以“恰恰谷”为名打造出了一个集IP潮玩、三坑服饰、谷子店、小食餐饮等多元化年轻业态组合的主题空间。相对于其他商场的类似案例,悦荟的核心看点以及背后的逻辑,依旧离不开其特殊的楼宇结构。
4层本身呢,面积不大、层高有限。改造前,惊魂密室占掉了近三分之二楼层商业面积且不形成自然客流,品牌调整后,反倒给不破不立的改造“重启”创造了条件,在获得了补足商场业态组合的空间后,进行主题化打造成为了悦荟的解决方案——项目对楼层整体硬装等公共区域也进行了定制化改造,并有机地植入自身的原创IP形象,更显主题感和年轻化。
下文逐一来看项目近半年来各楼层的主要调整变化以及看点。
L1
步行街的商业项目,1层始终有最高的商业价值并对定位起到关键作用。
悦荟近年1层沿街商户调整不大,但去年HS、MLB等潮流时尚品牌屡创业绩第一,是项目沿街商业价值最本质的回馈,也促使项目与品牌持续共创话题,打造定制产品。
品牌调整主要体现在内场区域,除了引入Binkeke等国内年轻熟牌外(具体落位如上图所示),1层更多小餐饮以及即食零售型业态的引入,是楼层呈现多元化体验,并有助于吸引客流进店的举措。
L2
由于包括HS、MLB、MUJI等沿街品牌以跨层大店形式呈现,南侧则由绫致集团旗下多品牌占据,因此反而使得2层成为相对最稳定的楼层,在近期的调整中,引入Abun旗下主打辣妹装的全新品牌Mangoway,在项目开出全国的第二家门店,再次完善招商布局,同时也彰显项目与Abun集团的深度紧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Mangoway开业以来持续与高人气博主合作开启一日店长企划,以粉丝经济撬动店铺高销售,是近年青年消费市场较有代表性的运营方式,与悦荟的年轻化定位策略完美契合。
我在几年前和朋友交流时,还在为内场2、3层的零售业态犯愁,如今来看随着主客观环境的好转,问题已迎刃而解且具有明显的向好发展势头。
由于体量因素,悦荟周边适合聚餐的选择并不算多。因此对于南京路步行街而言,要获取消费者更多的停留时间,更多餐饮商户内容的引入以及配套体验的完善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悦荟非常乐意成为步行街年轻客群们的“食堂”,因此餐饮一直是其高楼层区域的核心品类没有之一,且常换常新保持着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
L3
相对于1、2层旗舰店具有核心权重,3层主要扮演着引入具有网红标签的“零售+餐饮”混搭配置。除了H&M外,Abun、Flower&say等品牌丰富了时尚服装品类的选择,IP经济代表品牌The Green Party则长期保持良好业绩,并扮演着4层相关IP品类业态过渡的角色。
餐饮方面,此前已开业的蔡澜、绿茶、哥哥的深夜食堂、牛new寿喜烧等老牌人气品牌是佐证,近日即将开业的滨寿司则是对当下在年轻人群体中持续兴起的高性价比寿司业态连锁化的快速响应。
L5、L6
随着3、4两层餐饮结合零售进行过渡,5、6两层则几乎完全由餐饮业态占据。其中5层南侧双店纳新,引入川·Bistro和九厨·小淮扬,即将带来全新商户界面外,也为项目提供了更多菜系选择。结合東盛自助料理、费大厨等传统人气品牌,饭点的5层,每个餐厅都是排队盛景。
此外,在楼层缺乏餐饮条件的区域,项目主要以引入能够为年轻客群创造情绪增值的业态为主,例如萌宠品牌它它派对,在步行街核心商圈带来更多元的内容体验。
我平时关注高楼层业态较少,但梳理后会发现,悦荟餐饮的业态占比相对更高、调整幅度也更大,进一步印证了其期望做好“步行街食堂”的务实心态。其动线逻辑是,既然没有直通地铁的先发优势,那就通过引入网红餐饮店自带客流,加之步行街自然客流进入留存,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源源不断的网红店持续迭新,则能反哺南京路步行街发挥中华第一街的潮流标签。
商场活动越来越有趣
近年来,项目全力激发老建筑生命力的策略方向也愈发清晰。
硬件层面,项目在去年底对外立面进行了灯光装置焕新,通过色彩变幻,为原先相对沉稳的历史建筑赋予活力动感。
今年暑假,项目开启的「迷宫饭·魔物食友会」主题快闪全国首站,活动场地从进场通道一直延续到中庭两处点位,是悦荟举办过规模较大的IP类主题活动,势必会在未来形成示范效应。
总体而言,这几年悦荟已逐步从靠主力店打造年轻化定位,转为了从全域、多业态、招商运营及市场活动等全方位来共同营造氛围,这是悦荟长期保持年轻化竞争力的方法。
一些感悟
当我们分享案例时,常会用到这样的话术:
商业项目打造巨型品牌外立面,为引入高规格旗舰店创造条件;
商场坐拥多条轨交上盖优势,拥有超大自然客流;
写字楼能为项目输送稳定的优质刚需客群……
这些对于悦荟而言都不适用。
悦荟顶多拥有的是步行街“邻居们”都能共享的超大外部客流,但能看到即使如此,商圈不同项目的发展及经营水平仍旧参差不齐,悦荟能够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依旧长期处于商圈第一梯队且始终坚守与步行街一致的年轻化定位实属不易——同样的品牌招商,势必需要动用成倍的心力来创造议价力,背后是项目长期坚守的定位以及团队的精耕细作,这点某种程度上比先天优势更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