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神秘族群,其特殊的习俗实在太吓人,少女婚前必须经历
在中国西南那一片山鬼出没、云雾缭绕的地方,独龙江峡谷总是被描绘得神秘又带点冷峻。独龙族就在这里生存了漫长的岁月。外面的人往往觉得他们像是被岁月藏起来,不问尘世。可谁知道,这种与世隔绝其实也有苦衷?独龙族基本上没人见过惊涛骇浪,他们的日常从来是刀耕火种,靠打猎捕鱼填嘴。直到解放前夜,这一切几乎没怎么变过。你要问独龙族有啥稀奇的?其实最让外人咋舌的还得是她们的“文面”女孩!
真要说起来,周围的环境也没法给人挑剔。四周大山半是雪、半是林,阴冷潮湿,山道拐了又拐。想离开,还真得有点狠劲。就算现在道路比从前通顺些,几十年前外面的医生、老师也没多少进得来。这样孤绝的地理环境,让独龙族许多习惯得以留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紧紧相连。每一年打猎,每一场雨水,甚至每一次讲故事的夜晚,都像给这个民族添加新的一层岁月。
等到过了几天,脸上的肿消了,痂掉了。那种青黑的纹路会陪你一辈子!修饰?能说是审美么,也有人认为就是标记。有人问,这样的传统怎可能一直留着?但在独龙族,那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
成年礼的意义在这片土地上并不模糊。对她们来说,文面意味着从幼童变成大人,同时也意味着能承受痛苦,证明你的坚韧和独立。可一代代变迁,外部的世界总会闯进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面仪式正式被叫停,后来再没人强迫孩子去经历这痛苦。当初的文面女逐渐变老,她们的生活像被时间包裹起来。有的文面女还在说,小时候文面那种疼,摸着都心有余悸。你说她们喜欢吗?或许有,也或许没有,只不过大多数其实没什么选择。
对这些老人的照拂也许让外界感觉温暖。政府给养老保险、生活补贴,好像谁也不想让她们太辛苦。可身体上的刺青没法抹去,历史的印记也还在——你仔细看每条纹,都像能诉说一个故事。我们总说民族要有记忆,可到头来记得最多的,却是苦和伤?有记者专程去过那些村落,说每次见面都心头一紧。有的“文面女”甚至愿意讲自己年轻时的痛苦——夜里睡不着、脸肿得不敢照镜子,也有人觉得那是荣耀,毕竟是族里共同的记忆。
外部文化冲击越来越快。现在手机网络成了这里一条新江河。年轻人学会了发自拍,用滤镜修掉黑点,不再需要刻在脸上的符号。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有更强烈吸引力,老传统显得有点落伍。有人说,随着“文面女”终将消失,独龙族那点奇特的习俗就只会留在书本里。可是话又说回来,文化的消逝真的可惜吗?
外人看见这些黝黑裂痕的脸,会想独龙族一定特别神秘。实际上,生活里的无奈、适应和痛苦,哪有表面看得那么波澜不惊?或许对后生来说,记住祖先曾经有过的伤疤,记住母亲忍耐过的痛苦,已经足够。余下那些图案,终究要化作峡谷里的晨雾、江水,融入他们自己的生活去了。
哪怕是最权威的数据,遇到现实里的细节也总是迟疑。有人说文化传承需要仪式感,也有人说真正的记忆其实藏在血肉里。文面女不是神秘道具,是有泪有汗的人。你问独龙族还会不会恢复文面?现在谁答得了呢——前几年老人们的话还干脆些,现在却反反复复,有的说愿意,有的悄悄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