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即使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
在我国的战争史上,涌现出过无数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
其中最突出的人,有朋友说是***和粟裕,认为他们以卓越的战场指挥能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战神”。
然而与另一个人相比,他们在战略维度上,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他从一位老师,一路成长为掌握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掌控能力,创造了无数的战争奇迹。
甚至后世的军事研究者,想要复盘他的一些战例,却发现即使加入了一些现代战争的元素,还是难以取胜。
这位超越时代的军事天才,就是***本人。
而***的军事思想,早已超越了这几个维度,上升到战略哲学的高度。
他所指挥的,从来不是孤立的战斗,而是一盘横跨整个中国的战争大棋。
这种战略思维的维度差异,在红军早期的几次关键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32年,苏区领导层决定攻打赣州时,其他人都同意了作战计划,但***却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一场必败之战。
然而在当时的决策机制下,他的意见最终未被采纳。
结果正如***所料,红军久攻赣州月余,损失惨重,最终仍然难以取胜。
这场战役的教训,便深刻揭示了统帅与将帅的根本区别。
前线将领更多关注具体的战术执行和局部战场的得失,而***却能从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判断战役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四渡赤水之战,是***运动战理论的巅峰之作。湘江战役后,红军的人数从8万锐减至3万。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马上调集了40万大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川黔滇边境。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上演了一出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
他以“走”来创造战机,以“打”来破开局面,在崇山峻岭间,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捉迷藏游戏。
他的这种疑虑,反映出了前线将领在认识层面的局限性——他们更习惯于把精力集中在战斗本身,而非战略时机。
而***的战略思维却跳出了这个窠臼,通过大范围的机动,成功将敌军主力引向错误方向,为红军的北上打开了通道。
四渡赤水的胜利,不仅在于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更在于彻底扭转了红军的被动局面。
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正是统帅与将帅在战略思维上的巨大鸿沟。
粟裕作为开国第一大将,其战役指挥能力堪称炉火纯青。而***,正是他的伯乐。
第三次天目山战役中,粟裕以2万兵力对抗6万***,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在得知消息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有着惊人的潜力,于是便断言他“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此时,粟裕提出的“小淮海”的战役计划,想要抓住机会,歼灭两淮地区的敌军有生力量。
但是在和***的不断碰撞中,他的战略思维也有了升华。
最终将帅一致决定,在战役的原计划上进行升级,最终形成了“大淮海”的格局,一举将敌军精锐消灭。
在战役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给予前线将领充分的临机决断权,但同时又通过电报进行战略指导。
这种战略引领的能力,与前线将领执行力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而同时,在一些大的战略上,***又表现出一种执拗。
但是在前线的***,却从战术层面提出了疑虑,认为一旦攻击锦州不顺利,部队就会损失巨大。
经过多次电报沟通,***最终说服***执行既定战略,成功实现了“关门打狗”的战役目标,继而让整个东北地区得到了解放。
这场战役的胜利,既是***战略眼光的胜利,也是他的坚持和沟通能力的胜利。
这种分工协作的关系,正是中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之所以***打过的一些仗后人难以复盘,是因为他的军事思想具有不可复制性。
他深刻地理解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观念,并且善于在战争中发动群众、瓦解敌军、制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
同时,***熟读史书,深谙中国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能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这种基于历史维度的战略思维,使***的军事决策具有超越时空的指导意义。
他不仅关注当前战役的胜负,更着眼于整个***事业的长远发展。
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其他将领难以企及的。***的军事指挥艺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质和时代烙印。
这种“土洋结合”的新型思维,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体系。
在情况不利的时候,他会用空间和时间换取生存的机会;但是在战机出现的时候,又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
他的眼光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始终不看重其他军阀、将领所看重的金钱和地盘,而是更看重有生力量。
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以及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也让***可以在战略上,始终保持主动。
他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指导思想,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战争基础。
而这种基础,使人民军队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取得***胜利。
中国***战争的历史进程证明,***是当之无愧的顶级军事天才。
对于外来的军事思想,他总是会有选择地吸收,绝不盲从。这也就让他的整个战略,很具有东方的特色。
***、粟裕等将帅的卓越才能,也是在***的战略引领下,才能够发挥出来的。
这种统帅与将领相互成就的模式,最终构成了中国***胜利的重要基石。
参考资料:
1、四渡赤水:***“最得意之作”——人民网2016年09月28日1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