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长度仅10厘米,全球最小蛇类“细盲蛇”消失20年后重返公众视野
在销声匿迹20年后,全球最小的蛇类——细如意大利面的巴巴多斯线蛇(学名“细盲蛇”)重返公众视野。据报道,这种平均长度仅有10厘米长的袖珍蛇类,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蛇,即使完全长大,盘绕起来也仅有硬币大小。
据报道,细盲蛇最早于1889年被记录,因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此后仅有寥寥数次目击,堪称自然界的“低调隐者”。其曾一度被列入全球4800种“失踪”植物、动物和真菌名录,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今年3月,巴巴多斯环境部联合保护组织重返原野(Re:wild)在岛屿中部进行生态调查时,在一块不起眼的岩石下惊喜发现了这一蛇类的踪迹,迅速引发生态保护领域的广泛关注。据悉,在寻找细盲蛇的过程中,一位调查人员在翻开一块被树枝缠绕的岩石时,半开玩笑地称自己闻到了细盲蛇的味道。没想到戏言成真,调查人员竟真在石缝中找到了一条细盲蛇。
随后,这只小蛇被带至西印度大学,经显微镜检查,科学家确认了其身上独特的淡橙色条纹和鼻部鳞片特征,证实是细盲蛇。
尽管发现了细盲蛇,但研究人员对其生存状况仍比较担忧。组织成员康纳·布雷兹表示,若蛇种群密度过低,其寻找配偶的能力也会因此受限,尤其在栖息地面临生态威胁的情况下,生存前景并不理想。
与某些无需交配即可产卵的爬行动物不同,细盲蛇通过有性生殖繁衍,雌蛇一次仅产一枚卵,繁殖效率并不高。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指出,目前缺乏关于该蛇种群数量的数据,最近一次记录是2005年在圣托马斯教区希拉比镇附近拍摄的照片。
科学家表示,细盲蛇的重新发现或将成为该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契机。这个加勒比海岛已有多种生物灭绝,包括巴巴多斯游蛇、巴巴多斯石龙子及一种当地特有的洞穴虾。
“希望这次发现能唤起保护意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布莱尔·赫奇斯指出,“巴巴多斯的原生森林覆盖率在加勒比地区仅优于海地,这种生态危机值得关注。”
自500多年前巴巴多斯被殖民以来,岛上98%的森林已被开垦为农田,栖息地破坏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使细盲蛇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生 谢益洁
编辑 包程立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