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象牙雕刻”:7000年前象牙蝶形器藏着河姆渡人的神秘信仰
《全国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之最系列 5 ——世界上最早的象牙雕刻》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无数珍贵的文物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件极具传奇色彩的文物——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上,它可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哦!
1977——1978年,这件精美绝伦的象牙蝶形器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惊艳出世。它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正面以阴线雕刻出一组精妙的图案:中心是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围刻着象征太阳光芒的火焰纹,炽热而蓬勃。两侧各有一只钩喙双鸟,昂首相对,仿佛在对着太阳引吭高歌,它们的姿态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蝶形器的边缘还装饰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给整个器物增添了灵动之美。除了正面精美的雕刻,它的背面还有纵横的凸棱,器身上对称分布着六个穿孔,据推测,这些穿孔可能与装柄绑缚有关。别看这只是一件小小的牙雕,它可是反映了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关于它的寓意,学者们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认为这体现了史前先民对太阳及鸟的崇敬。毕竟,在远古时代,太阳是光明、温暖和力量的象征,而鸟则可能被视为沟通天地的使者。
河姆渡遗址的惊喜可不止这一件牙雕。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全方位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比如,猪纹陶钵也是浙江省博物馆的明星文物。这件陶钵由夹炭黑陶制成,外壁两侧刻绘着长鼻圆眼、鬃毛直立的野猪,猪身还刻有芽叶、稻穗纹饰以及象征太阳的重圈圆形纹,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还有那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让我们知道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稻作技术,妥妥的“干饭人”祖先。此外,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骨耜、木桨等生产工具,干栏式建筑遗迹更是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
其实,在国内还有其他一些年代久远的象牙雕刻遗址。比如:
(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距今约9000——7500年。这里出土的象牙雕刻有骨笛等,其中贾湖骨笛是目前中国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二)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地处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侧,距今约2.5万——2.6万年。出土过一些象牙雕刻制品,这些制品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艺术创造力。
(三)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北坡,距今约9000年。出土的玉器中有部分可能与象牙雕刻工艺相关,展现了远古时期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
这些古老的象牙雕刻,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祖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大家对这些古老的象牙雕刻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它们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