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以竹代塑”产业潜力大

2025-07-23 10:27机械之最

青山绵绵,竹海堆翠。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根根毛竹转瞬间变成几毫米见方的竹屑。这些竹屑将被送往山外,作为塑料的替代品,加工成精美的餐具。

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白茆村。刘河镇党委***陈虎告诉记者,白茆村“以竹代塑”原料加工,是镇政府去年从外地招商引进的绿色富民项目,6月30日刚刚投产。

大别山深处的刘河镇是“以竹代塑”产业在全国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呢?

替代塑料的理想选择

传统塑料行业对非可再生资源依赖度高、能源消耗大,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4亿吨塑料废物。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塑料产量约占全球塑料总产量的30%。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达1.24亿吨。在全球生产的塑料制品中,仅有9%被循环利用,12%被焚烧,其余79%被填埋或遗弃。预计到2050年,全球废弃塑料将达120亿吨。废弃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竹子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生长迅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而且竹子也有特别好的机械性能、碳封存能力,是替代塑料的理想选择。

《“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2022年6月,“以竹代塑”被纳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2023年11月,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在首届“以竹代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2023年10月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中国竹产业协会发布的《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竹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主要竹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我国成为全球竹产业强国。

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以竹代塑”产业,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有竹类植物39属837种,占世界竹子种类的51%。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有立竹1093.73亿株,竹林641.16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70%,占林地面积的1.98%,占森林面积的2.94%。与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相比,全国竹林面积增加40.53万公顷,立竹总株数增加250.16亿株。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和产业加工基础,我国各地竹产区着力推动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初步构建起品类齐全、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的竹产业体系。据统计,我国现有竹加工企业1万多家,2024年全国竹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达23亿美元。

在“以竹代塑”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已研制出了可应用于建筑、工业等领域的竹缠绕复合管道、管廊,冷却塔用竹格填料等竹质工程材料。创新研发出竹纤维餐盒、竹吸管、竹质刀叉勺等一次性代塑日用品,竹质户外材、装饰材、家居用品等耐用型代塑产品,以及具有吸附、储能、过滤等功能的竹炭基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竹吸管就是“以竹代塑”的一个成功尝试。安徽鸿叶集团总经理杨德震告诉记者,吸管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产品之一。每年我国塑料吸管生产量约460亿支,塑料吸管大多由聚丙烯制成,不能进行生物降解。塑料吸管体积小,回收经济效益低,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国产竹吸管成型设备可以做到自动进出料,多个钻孔刀具同时工作,每小时可生产吸管2000多支,合格率达99%以上。

“以竹代塑”形势喜人,但在如何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

我国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竹子利用率仅为20%左右,开发程度最高的毛竹利用率不足30%。我国得到开发利用的竹种仅有20多种,占全部竹种类的2.5%,大量特色优良竹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低产低质低效竹林约占50%,集约经营竹林只占30%左右。竹加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竹材加工主要采取单机加工,缺乏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装备技术,企业综合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

探索打造产业集群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推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为深化推进相关工作,需着力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对“以竹代塑”设备研发、产品生产、专利技术转让等给予充分的支持。

目前,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竹资源大省已初步形成了地域性的产业集聚态势,但整体而言,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链协同配套支撑较弱,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形成。

2024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以竹代塑”专项标准体系,涉及基础通用、工程建筑等九大类共140项。2025年7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为“以竹代塑”增添了更多的应用领域。比如,用竹质高尔夫球钉、竹滑板、竹健身扶杆、竹手柄、竹登山杖、竹棒球棒、竹钓竿等替代运动器材领域相应的塑料制品;用竹质材料制备的竹编安全帽、竹质防护栏和竹质道路警示锥等替代塑料安全防护器材。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应侧重“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探索打造“以竹代塑”产业集群,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突出地方的特点和优势,加强规模经营和专业化队伍建设,构建竹产业科学布局。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以竹代塑”新质生产力,针对目前竹产业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企业科研力量匮乏等问题,加大智能化采收加工装备、绿色低碳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研发高品质、高性能的新产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培育新质生产力示范企业,为产业生态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实现‘以竹代塑’产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政府与企业需协同发力,共同打通影响市场占有率与成本竞争力的核心环节。”该负责人说。(记者 黄俊毅)

猜你喜欢

  • 排行榜

    全国城市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能力排名,泉州第 3,宁波创新好​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点赞 关注 评论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年年快乐!体育用品产业的浪潮正悄然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在创新能力上你追我赶。榜单揭晓,泉州以稳健步伐跻身前三,成为业界焦点,而宁波则凭借卓越的创新表现赢得喝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城市用实..

    2025-07-23
  • 热点百科

    博物馆产业发展成功案例

    华辉拉肠博物馆开业啦,国万科技支撑智慧展馆技术支持!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趣味问答!!![微笑][微笑][微笑]生活,每天都需要清晰的方向和前行的速度。同时,不要忘记去获得宁静惬意与悠然幻想宣传海报

    2025-07-10
  • 旅游百科

    广东三个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在广东有一个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被边缘化。它虽然地处沿海城市,经济却不发达。多数是原因是当地居民自身人口素质问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了挣钱,什么生意都敢做,许多人还以犯罪违法为自豪,年轻人崇拜香港黑社会,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摄于汕尾市红海湾主要这些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如今慢慢有所改善,近年来成为了深圳的..

    2025-06-29
  • 植物之最

    哪种植物让你觉得生命力最旺盛?暗示你的事业成长潜力

    2025-06-05
  • 中国十大

    南方霸榜九席!中国十大潜力城市揭晓,北方仅一城突围

    根据最新的《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23》报告,中国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重庆,除了北京以外的9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都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较强,城市的治理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北京是中..

    2025-06-04
  • 中国十大

    中国10大支柱产业你知道几个?

    1. 电子信息(华为、小米) 2. 汽车制造(比亚迪、宁德时代) 3. 装备制造(高铁、机器人) 4. 能源电力(风电、光伏、国家电网) 5. 钢铁有色(宝武钢铁) 房地产(万科、保利) 7. 金融业(工行、平安) 8. 医药生物(恒瑞、药明康德) 9. 消费品(家电、纺织、食品) 10.电商物流(阿里、京东、顺丰) 趋势:新能源、数..

    2025-06-02
  • 排行榜

    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企业发展潜力排名

    中商情报网讯:当前行业在政策规范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分化,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差异化产品布局与国际化扩张构建竞争壁垒。轻医美需求激增推动非手术类项目占比突破55%,重组胶原蛋白、再生材料等新兴赛道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玻尿酸市场。未来,合规化运营、消费者长期价值导向及跨领域技术融合将成为关键增长..

    2025-05-31
  • 排行榜

    揭秘我国汽车产业巨擘:级别最高的15家整车集团企业风云录

    在汽车产业这片波澜壮阔的商业海洋中,我国级别最高的15家整车集团企业宛如15艘巨型航母,各自引领着一方天地,在市场浪潮中奋勇前行。它们不仅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希望与未来,更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汽车巨头的神秘面纱。一、副部级巨擘:行业领军者1.中国第一..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