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发家史:最高级的商业模式,是让自己成为基础设施
他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混到路人皆知的小马哥,只用了区区20年!
马化腾到底有多优秀呢?
今天我们就回顾一下——马化腾的发家史。
一、天文学家转身科技
不管你相不相信,优秀的人从小就很优秀。
1986年,传说中的哈雷彗星经过地球上空,这一罕见盛况成功被小马哥的望远镜捕捉到。
他不仅拍下了照片,还认真地写了一篇观测报告寄到北京参加观测比赛,不仅拿了奖,还获得了那个年代的40块钱奖金。
但人都说,梦想不能当饭吃,小马哥早就领悟到了这一点。
1989年,马化腾以739分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但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他忍痛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天文专业,转而投入到了更有现实意义的计算机专业。
而这种务实、冷静的处事风格一直伴随着他后来的整个创业生涯,并成为他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随后,他又和同学联合开发出“股票接收机”,能用电视信号实时显示股市行情,这又让他赚了几万块。
二、第一个100万
跟你我一样,毕业后的小马哥选择做一个打工人,但这个曾经开发出“股票接收机”的男人又怎么可能按捺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
他在工作之余沉迷股市。
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优秀的人做任何事都可以很出色,而此时的马化腾,已经摸到了100万的门槛。
他在股海拼杀的这段经历,不仅仅让他积累了创业资金,更让他学会了风险预判。
此时的他可能不会想到,这个决定不但会影响自己的一生,还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这一年,马化腾联合大学同学创立腾讯,也是在这一年,北方的张朝阳创立了搜狐,王志东创立了新浪,刘强东创立了京东。
再过一年,李彦宏将创办百度,马云也回到了如今的电商之都杭州。
三、生死QQ:60万元卖不掉的“未来”
1999年2月,腾讯的第一个成熟产品:OICQ诞生,也就是后来的QQ。
为了让QQ活跃起来,身为创始人的马化腾亲自下场,男扮女装,在网上跟用户陪聊,后来每当回想起这段陪聊时光,小马哥总是会忍不住发笑。
但作为一个合格创业者,敢于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基本素质。
很快,QQ聊天社区的活跃度慢慢被带动起来,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用户数突破百万。
但还没等马化腾来得及庆祝,腾讯便陷入了运营成本激增的困境,每月光服务器的托管费就超万元。
最大的问题是,QQ用户虽多,但却一分钱都不赚,最惨的时候,公司的账面资金只剩1万块。
一向顺风顺水的小马哥万万没想到,公司才刚刚成立一年,就要面临生死考验。
被逼急了的马化腾甚至要把QQ卖掉离场,不玩儿了!
可这玩意儿只烧钱,不进账,又有哪个冤大头肯接手呢?
又试图以60万元将QQ卖给深圳电信,但遭压价至40万;
而新浪、搜狐更是不想多看他一眼。
虽然QQ拥有海量的用户,但却苦苦找不到任何盈利点,连收取1块钱的注册费都会被骂娘。
但这种短视也间接拯救了QQ,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不久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量,就意味着一切。
四、一句傻话,拯救一个时代
转机出现在2000年,那一天,腰间盘突出发作的马化腾被人从病床上硬生生拉了起来,因为等待他的是IDG的投资人。
他们一边翻着腾讯的商业计划书,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马化腾:“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
病恹恹的马化腾沉默了好一会儿,半天憋出来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听到这句“傻话”后,站在一旁的同事脸色大变,心想:这下完了!
只能说,小马哥还是太实在了,就这表现,我上都比他强。
“我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
至此,QQ才得以多续一口命。
QQ秀、Q币、游戏等增值服务相继推出,2006年营收突破28亿,盈利问题迎刃而解。
腾讯游戏、腾讯网、QQ音乐、财付通等这些业务也与QQ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品生态和流量护城河。
五、工从企业家到战略推动者
现如今,马化腾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更像是一个战略推动者。
2015年两会,他提出“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倡导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呼吁互联网与智慧农业融合;
汶川地震、河南暴雨等灾害中,QQ、微信也成为生命救援通道;
2023年,他提出“AI向善”,腾讯将AI技术用于保护濒危物种;
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建言“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5年4月,中美关税战突然开打,部分外贸企业遭受冲击,人们开始担心中美博弈是否会带来经济下行困境,甚至别有用心之人还将中国类比为经济泡沫破裂时的日本。
他在腾讯年会现场公开支持国内经济,释放明确看多信号,还表示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充满信心!
随后他身站C位,献唱《送你一朵小红花》来鼓舞士气。
公众视野中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该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绝对不含糊,也不亏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能多一些像马化腾这样的大用之才,多一些以科技践行爱国的创业者,那我倒要看看,中美贸易战打下来,到底谁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