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餐饮门店TOP榜:万店扩容、下沉主导与品类生死战
根据有哥餐链数据整理的【2025上半年餐饮门店总数TOP榜】新鲜出炉。榜单显示,中国连锁餐饮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新品类爆发、传统品牌承压的鲜明格局,细分赛道正经历深刻变革。
万店俱乐部扩容至10家
下沉市场仍占主导
目前,国内万店品牌包含: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华莱士、好想来、库迪咖啡、肯德基、绝味鸭脖、正新鸡排、古茗、锅圈食汇。
领头羊依旧是轻资产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截至6月30日,其门店总数高达40,468家,近一年净增超10,000家,印证其在下沉市场的绝对统治力与高效扩张模式。
紧随其后的是主打自营+加盟混合模式的瑞幸咖啡,25,193家门店持续领跑咖啡赛道,覆盖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与社区。与瑞幸一同被誉为“国内咖啡双雄”的库迪咖啡,在榜单排名第五位(12,393家),咖啡赛道排名第二位,其以近一年净增5,573家的速度拼命追赶,二者的飞速扩张共同推动着中国咖啡市场的规模化进程。
炸鸡汉堡阵营中,华莱士(19,653家)虽居汉堡品类第一,但门店数较上年减少663家。正新鸡排·炸鸡烧烤(11,117家)则凭借团购+社区模式开辟全新增长曲线。
零食和火锅超市赛道也不甘示弱——“好想来”全国门店数14,964家,年净增9,487家,增速与规模均列增长榜前端。“锅圈食汇”则通过切入社区小型火锅场景,以全国10,359家门店数,成功入围本次万店行列。
十家品牌的崛起,再次印证了“轻资产+下沉市场”依旧是规模化扩张的核心驱动力。
2.
量贩零食异军突起
咖啡、特色小吃高歌猛进
在榜单前100名品牌中,奶茶饮品(21家)、炸鸡汉堡(13家)、零食(9家),两大轻餐饮与新零售板块合计占比高达43%。这一格局背后,是消费者对“效率”、“便宜”、“好玩”三大要素的持续追求:
新茶饮:榜单中占比最高的赛道,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喜茶等品牌规模庞大,但内部竞争激烈,分化严重。茶饮新秀——爷爷不泡茶总门店数2,004家,年净增1,554家,增速惊人。
咖啡:瑞幸、库迪领衔,幸运咖新增门店1,699家、挪瓦咖啡新增门店1,287家、肯悦咖啡新增门店1,009家,多品牌均实现三位数高速扩张,证明国内咖啡市场远未饱和。
炸鸡汉堡:华莱士、肯德基、麦当劳、塔斯汀等竞争胶着,性价比与中式创新成为角逐关键。在这些品牌中,塔斯汀(9,794家)正以2,259家的年净增成为最大黑马,挑战传统格局。
零食量贩:堪称年度最耀眼赛道,赵一鸣(8,922家)、零食很忙(8,111家)、零食有鸣(2,613家),年净增均超1,000家,分别达5,142家、2,789家、1,300家。行业集体爆发,重塑休闲食品零售渠道。虽然目前赛道发展风光无限,但量贩模式也暗藏隐忧。当跑马圈地的粗旷经营日渐式微,玩家们亟需找到新出路,打破高度同质化竞争。
其他潜力/特色赛道:
包点面点:三津汤包新增1,222家门店、袁记云饺新增216家、吉祥馄饨新增870家,表现稳健,品类刚需属性强。
特色小吃:鸡柳大人新增1719家门店、花小小新疆炒米粉新增1309家、申向国鸡柳卷新增906家,区域风味、单品化品牌增长亮眼。
火锅食材/小火锅:锅圈食汇新增553家门店、围辣小火锅新增200家、许府牛新增496家,满足居家与小聚需求。
烘焙:米兰西饼、卡卡米苏定位中等档次,客单价在66元左右,接近部分高端烘焙品牌的定价区间,但门店增长承压。
3.
卤味、茶饮、水果连锁增长承压
卤味熟食深度调整:
绝味鸭脖(11,524家):近一年门店数减少2,372家,行业龙头亦难抵压力,一方面面临新晋品牌的价格与口味挑战,另一方面内部转型与老店整改速度受限。
紫燕百味鸡共5,706家门店,门店数减少629家;周黑鸭共2,688家门店, 门店数减少970家;煌上煌共2,040门店,近一年微增6家门店,卤味四巨头纷纷陷入增长停滞或收缩阶段。
传统茶饮品牌收缩:
茶百道总计7,258家门店, 近一年门店数下滑890家;CoCo都可总计3,378家门店, 门店数减少629家;书亦烧仙草总计4,760家门店, 门店数减少1,380家;奈雪的茶总计1,596家门店,近一年减少306家。新茶饮品牌门店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面临迭代压力。
水果连锁遇冷:
百果园门店数为4,658家, 近一年门店数减少1,423家;鲜丰水果门店数为1,654家, 近一年门店数减少537家。品牌大幅关店,反映水果零售专业化连锁模式面临挑战。
其他下滑品牌中,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数减少2,041家,下滑较为明显。原因是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特色的需求提升,转向新兴麻辣烫品牌,传统老品牌急需产品升级与形象重塑。
4.
人均消费三大梯度洞察
根据各品牌定价和用户画像,人均消费可划分为低(15元)、中(15–30元)、高(30元)三个梯度:
低端 (15元,总计23家品牌,占比23%):以茶饮(蜜雪冰城人均7元)、小吃、快餐为主,契合当代消费者对“效率”的追求,满足学生群体的刚需;
中端 (15–30元,总计53家品牌,占比53%):以轻餐饮、简约咖啡、包点面点为代表,是社畜午餐与下午茶的主流选择;
高端 (30元,总计24家品牌,占比24%):包括披萨(人均42元)、烘焙面包(人均57元)、特色酒饮、精品咖啡等,中高端场景带来更高客单与更强会员粘性。
这一梯度分布表明:中端市场依然是绝对主战场,低端长期依靠高频次稳定流量,而高端细分赛道则凭借独特体验和品牌溢价创造差异化利润。
5.
新上榜品牌背后的共性
2025年上半年,共有15家品牌首次进入前百榜单,最受关注的“黑马”品牌是:
爷爷不泡茶(奶茶饮品):凭借“极简包装+健康茶饮”定位,从450家突增至2,004家,年增长率345%;
鸡柳大人(小吃):从609家门店激增至2,328家,凭借“网红卖点+夜宵经济”捕获年轻人;
肯悦咖啡KCOFFEE(咖啡):以381家起步,近一年新增1,009家门店,通过“肩并肩”模式,借助肯德基门店优势,进驻一线写字楼与高端商圈;
来优品(零食):从695家增长至1,834家,锁定社区便利店渠道,实现深耕下沉;
这些新晋品牌的成功共性在于:聚焦单一品类、标准化供应链+轻资产选址、精准社交渠道运营。它们没有大举跨品类,而是深耕一隅,用极致产品和口碑完成规模化。
6.
趋势洞察与未来展望
深入下沉、轻资产依旧是王道从蜜雪冰城到好想来,规模化扩张的核心逻辑仍离不开“标准化+加盟+社区化选址”。三四线及乡镇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仍有大量机会等待挖掘。
多元化融合与场景创新“奶茶+零食”、“汉堡+烘焙”、“咖啡+轻食”式的跨品类融合,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通过打造复合场景,延长消费者驻留时长,提升客单价。
数字化供应链与用户运营供应链领先的品牌在选品、冷链、信息化订单与配送体系上具备显著优势。中小品牌需在ERP系统、仓配网络和私域流量池建设上持续投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成本与效率优势。
精细化会员与社群运营价格敏感度与忠诚度并存的消费人群,需要更精准的会员分层与个性化营销。积分体系、会员日、定制礼包、LBS团购等手段,将成为提升复购率的关键。
品牌差异化与IP联动在同质化严重的赛道中,通过限量联名、区域文化融合、节日IP活动等方式,制造传播热点,提升品牌声量与溢价能力。
结语:
总的来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餐饮行业正处于“头部品牌深耕下沉+细分赛道爆发式增长”双轮驱动阶段。未来,谁能在数字化供应链、社群运营和品类创新上持续发力,谁就能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