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之肺,中国贡献:守护世界植物多样性的东方智慧
导读
我国的国土面积不是世界最大的,但在植物多样性这件事上,中国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国”。
我国的高山、森林、湿地,支撑全球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今天我们聊的,不是某一棵名贵树,而是——在守护世界植物多样性这条路上,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究竟贡献了什么?
又凭什么,成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
一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万千植物
中国的植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全世界大约有39万种植物,中国就占了3.5万多种,接近十分之一。
这还只是目前被发现、记录的,很多野外未识别的种类还在陆续被确认中。
为什么中国植物这么丰富?简单来说,是因为这片土地“够复杂”:
北有寒冷林地,南有热带雨林;东有湿润平原,西有高寒高原。
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第四纪冰川时期没有被大规模冰盖覆盖的地区之一。
很多在欧洲、北美灭绝的古老植物,反而在中国的山林里活到了今天。
比如银杏、珙桐、小叶金缕梅、金钱松、七子花、百山祖冷杉、连香树,这些被称为“活化石”的树种,在全世界几乎绝迹,但在中国南方的山里,还有它们的“老窝”。
一批批植物“出海”,中国是重要原产地
你可能想不到,世界很多有名的园林植物,其实“祖籍”都在中国。比如:
玉兰:被誉为“花中贵族”,广泛用于欧美园艺景观,美丽的白花原产中国。杜鹃:中国是全球杜鹃花种类最多的国家,占全球一半以上。月季、牡丹、山茶、桂花、竹子……如今在欧美公园里当“主角”的中国植物,不胜枚举。可以说,中国为世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源头活水。
不只是种得多,更是保护做得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不仅在发展经济,更在重视生态保护。
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中国是世界上造林最多的国家。”这是真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过去20年全球新增的森林中,有超过25%来自中国。
而这些,不仅是为了中国自己的绿水青山,更是为全球生态屏障做出的实际贡献。
东方智慧,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里,常常描绘松、竹、梅、兰,这不仅是审美,也是一种“植物意识”。
中医药典里,成千上万种植物药材,反映的是中国人对植物属性的长期观察和应用。
到了现代,中国还在用“东方方式”研究和保护植物。比如:
云南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用传统方式栽种并保护野生药用植物;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利用DNA指纹图谱技术,为濒危植物建“基因身份证”;中国科研团队正研究用人工繁育、原地保护等手段,抢救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种群。这些做法,不是西式的殖民式采集,而是融合了“敬畏自然”的传统理念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这就是“东方智慧”。
不只是为自己种树,更是为世界种下希望
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有时候,“青山”不只是自己家门口的山,而是连着整个地球的气候、生态、命运。
中国的植物,不仅是我们的文化符号、生活资源,也已经成为世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青藏高原的古老冷杉,到亚马逊研究团队关注的中国药用植物……
中国的植物,正越来越多地被世界认识、使用、珍惜。
我们不仅守着一片“全球之肺”,更在用东方的方式,保护着属于全人类的绿色未来
延伸阅读:
只要不嫌它们长得慢,这8种树,可以放心去发展,越大越值钱
我是“青山因雪白头”,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从事园林设计工作20多年了,内容侧重于园林绿化行业。
文章写得不好,一家之言,还请大家多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