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这片“绿”,正在生长

2025-07-05 10:22机械之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的“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目标正加速落地——从科学推进荒漠化治理,到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一张张用科技与汗水织就的绿色网络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从太空俯瞰,这幅生态文明的壮美画卷正书写着“十四五”规划的绿色答卷。

地点:河北省承德市

解读:2023年与2020年相比,塞罕坝林场内的森林覆盖面积持续提升。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1962年国家林业部组建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历经六十余年艰苦奋斗,将数万亩荒原变为人工林海,筑起京津生态屏障,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

2025年6月21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夏日清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缭绕,美如画卷。

2020至2023年,塞罕坝共计造林24000亩。近年来,林场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森林零火灾记录。

地点:新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解读:2020年黄沙漫道与2024年绿带护路对比:和若铁路沿线成功筑牢生态屏障。

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铁路)是中国新疆地区的重要交通工程,全长约82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16日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是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环塔克拉玛干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

这是在和若铁路沿线拍摄的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组成的防沙“三件套”(2022年5月19日摄)。

由于沿线地形气候特殊,在铁路建设之初,施工部门就把生态治沙的理念融入施工设计中,根据不同地段特点,因地制宜,多措防沙,成功地在铁路沿线构建起一道道绿色安全屏障。这些屏障宛如卫士一般,将黄沙牢牢阻拦。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库布其沙漠腹地)

解读:2020年沙丘裸露的荒漠(上图)与2024年光伏治沙工程竣工后的同一区域(下图)对比,荒漠已变生态屏障。

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联合亿利集团投资建设。于2021年10月开工,总投资近120亿元,规划用地10万亩,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模式,使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

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2024年6月5日摄)。

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

解读:与2019年整治前的情况对比,2024年经整治后的安徽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生机盎然。

薛家洼生态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典型代表。这里曾一度分布着众多非法码头、堆积着大量工业固废,聚集了不少“散乱污”企业。2019年以来,经过持续整治,这里已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生态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

这是2022年8月1日拍摄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

薛家洼生态园的改变是长江禁渔十年计划的成果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持续加强。2024年,沪苏浙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立法。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明确以长江下游水系为骨干,进一步推进长江生态廊道省际贯通和重要节点打造,于2025年初步实现省级贯通,连绿成线。

地点:江西省萍乡市

解读:2020年矿坑对比2023年复绿梯田:冬瓜槽实现废弃矿山到耕地草场的再生。

江西萍乡冬瓜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项目,涵盖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重塑、道路工程施工、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客土改良,以及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

冬瓜槽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前的样貌。

经过修复的冬瓜槽片区废弃矿山呈现出绿色的样貌。

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冬瓜槽区域曾因长期煤炭开采,形成约4095亩的废弃矿区,山体裸露、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2019年启动系统性修复,2024年底竣工,新增水田313亩、旱地775亩。建成脐橙种植基地、休闲农业区等,入选江西省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统筹:费茂华

制作:邵泽东 黄博涵

记者:牟宇 胡虎虎 黄博涵 周密

刘满仓 丁磊 李志鹏

新华社摄影部 安徽分社 联合制作

鸣谢:星图地球今日影像

猜你喜欢

  • 时尚百科

    蝉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呢

    那是周末,我妻子带孩子们去购物。想要休息一下,我留在家里,给自己泡了点咖啡,配上芒果干,然后开始看一部我想到的关于蝉的纪录片。当我完成这部纪录片时,我对这些虫子如何使用数学来维持生命感到惊讶,并对我如何不公平地对待这些无辜的虫子感到难过。是的,这个星球上最被误解和最不公正对待的生物是蝉,而这种虐待源..

    2025-10-04
  • 科技之最

    不是危言耸听!“海洋已形成一层塑料层,人类正在摄入微塑料”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青岛报道微纳米塑料已侵入海洋每一条鱼的身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正在发生的环境现实。“海洋中已经形成了一层塑料层,每条鱼类体内都存在微纳米塑料,我们人类正在摄入这些微塑料,这会诱发癌症。”9月8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论坛间隙,联合国教科..

    2025-09-15
  • 生活

    大熊猫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

    2025-09-14
  • 世界最大

    世界最大冰山正在快速解体,或在数周内消失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法新社报道,在脱离南极洲冰架近40年后,一座跻身有记录以来最古老、最大规模冰山之列的巨型冰山A23a,正在迅速解体并可能在数周内消失。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南极海岸附近的冰山A23a(美联社图)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卫星图像显示,受温暖的..

    2025-09-10
  • 世界最长

    世界最大冰山正在迅速解体

    近40年前从南极冰架断裂后,代号A23a的冰山长期位居世界“巨无霸”冰山榜首。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日援引英国南极考察处消息报道,受温暖的海水影响,巨型冰山A23a正迅速分解为“几大块”。研究人员预测,随着南半球春季到来,海水持续温暖,A23a可能持续解体。..

    2025-09-07
  • 世界最大

    外媒:世界最大冰山正在“迅速解体”

    中新网9月4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外媒近日报道,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科学家称,受温暖的海水影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23a正“迅速分解”为“几大块”。图片来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据报道,A23a冰山此前重近一万亿吨,面积3672平方公里,自1980年代以来,A23a多次获得“当前最大冰山”的称号。报道援..

    2025-09-06
  • 科技之最

    河北临漳:六朝古都上生长出科技之花

    “一道紫光贯通天地,古战场烽烟四起,中轴对称的古城,坐落在广袤的平原上,峨冠博带的官员,徜徉在田野间……”2025年8月25日,河北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中,戴着VR眼镜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重回两千年前的古城,探索藏在历史中的故事。2025年9月12日至14日,临漳作为承办地之一的第八届邯郸市旅发大会即将召开,这个两千年..

    2025-09-04
  • 商业之最

    安利社群:让自我价值与长期主义,在美好生活中同频生长

    当“选择一份职业”逐渐等同于“选择一种人生脚本”,物质成就与精神丰盈之间的抉择常常令人迷茫。究竟怎样的生活才配得上“美好”二字?这种矛盾背后,折射的是当代社会对于“生活方式”的深层焦虑。日语专业毕业的翁昕雯进入“专业对口”的日企却不得不压抑于死板的制度与流程,离职后尝试了所有想做的事情,却仍通过长期..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