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老板身价过亿,他的办事秘诀,关键就在分钱的顺序上。
我前老板身价过亿,平常一起办事比较多,我发现了他办事的秘诀:关键就在分钱的顺序上。
商业世界最本质的规律是:越想自己多拿的人,最后反而拿得少;越懂得先让别人获利的人,路才越走越宽。
看看现在的创业圈,多少人争着当“控股大股东”,抢着在合同里写“优先分红权”,这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所有人都盯着的“分钱逻辑”,最后都会堵死财路。财富更喜欢那些把“分”字写在前面,自己躲在后面的人。
真正的赚钱密码,常常藏在分钱的顺序里。它不在“我要拿大头”的贪心里,也不在“按股分红”的常规操作里,反而藏在“先让别人赚”的退让里,甚至埋在“自己最后拿钱”的傻气里。
古人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赚钱的道理也一样。如果你能放下“马上获利”的急躁,就可能看懂不一样的商业逻辑。这里有三个秘诀:先分利避开博弈,后分名凝聚人心,慢分账积累信任。
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说明:当大家都在算“自己最多能拿多少”时,真正厉害的人却在算“怎么让别人先赚到钱”。比如我老板早年做项目,谈合作时主动提出“乙方先拿70%利润”,看似吃亏,却让合作伙伴抢着跟他组队,最后他靠十笔合作的“小头”,赚了别人百倍的收益。这就是先分利的价值——短期让利,换长期共赢,看似窄门,实则通途。
“宁做分利的傻子,不做抢利的聪明人”的老话也告诉我们:与其在利益蛋糕里争一小块,不如先把蛋糕做大。
先分利需要反人性的克制和远见。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要先舍后得。我老板曾在投资一个初创公司时,主动放弃前三年分红权,条件是“团队达标就给核心成员配股”,最后这家公司估值翻了200倍,他当年的“让步”成了最精明的投资。
诗家亦有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有先把利益分出去,才能让合作的根系扎得更深。
二、后分名:功劳归团队,风险自己扛
明面上的功劳人人抢,暗地里的风险没人担;把“名”让出去的人,才能悄悄攒下人心。
所谓“后分名”,不是不要名,而是把“露脸的机会”给别人,把“背锅的责任”留给自己。
我老板带团队时,每次项目成功,庆功宴上他总把核心成员推到台前,自己只在角落举杯;但项目出了问题,他第一时间在客户面前说“是我的决策失误”。这种“功劳归人,责任归己”的做法,让团队跟着他干十年都不散。
“后分名”是和“先抢功”对比的。明处的光环人人盯着,大家挤破头去争;暗处的担当没人在意,反而能凝聚人心。《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分名的人,往往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积累起真正的影响力。
但后分名不容易。要能忍住“露脸”的欲望,比如把媒体采访机会让给下属;还要能扛住压力,用“自己担责”的魄力换团队的死心塌地。
有时候,得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样——只让别人看到团队的风光,不让人知道自己背后的承担。只有把“名”分出去,才能让人心聚起来。
记住,越低调、越肯把光环让给别人的人,越能攒下成大事的人气。
老商人懂这个道理:快钱像流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慢钱像树根,越扎越稳。商业也一样,急着分账的人赚小利,愿意“慢分”的人攒大势。
别被“快速变现”这种诱惑骗了,真正的财富往往“长得像陈年酒”——看着不如新酒光鲜,放得越久越值钱。慢分账的价值在于信任复利和生态壁垒。
慢分账不亏,因为时间会给懂得等待的人最好的回报。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总是高估眼前利益,低估长期价值——今天看似“吃亏”的分账方式,可能就是明天的商业护城河。
我老板早年投资一个农业项目,前五年一分钱不拿,只要求“按比例 reinvest 到技术研发”,当时很多人笑他傻。但五年后,该项目靠技术壁垒垄断了市场,他持有的股份价值翻了千倍。时间证明,愿意慢分账的人,最后能拿到最大的蛋糕。
特斯拉的马斯克也一样,早期把大部分利润投入研发,被投资人质疑“不分红”,但现在特斯拉的生态价值,让当年的“慢分”成了最成功的战略。
问题是,人总是贪图眼前的铜板。心理学证明,人对“即时收益”的渴望,会让人忽略“长期复利”的威力。只有坚持“慢分账”的长期主义,才能在时间的沉淀里收获财富的果实。
古人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慢分账需要眼光,更需要熬住寂寞的耐心。
结语:分钱顺序里,藏着商业的天道
《孙子兵法》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也。”财富的流向亦然,从来不是偶然。我老板三起三落仍能身价过亿,秘诀无非是:别人争着先拿,他争着先分;别人算小账,他算“人心账”。
先分利、后分名、慢分账的核心,在于反人性的格局、熬住寂寞的耐心。或许,真正站在财富山顶的人,算的从来不是“自己能拿多少”,而是“能让别人赚多少”。愿我们都能看懂分钱顺序里的天道,做那个“把利益让出去,把人心聚起来”的人。
莫言让利是吃亏,赚得亿万在分财。
先舍后得人心聚,慢分细算大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