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旅游路线及行程安排
冥冥之中,我跟法国,是有缘的。大学时读的最多的外国文学是法国的;大学毕业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法国;到美国后,我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字Lily(百合花)恰好跟法国的国花-香根鸢尾花(fleur de lis)有着不解之缘。
香根鸢尾花和百合花一眼看出去很相似,似乎都有六枚“花瓣”,因此欧洲人常把鸢尾花称作百合花。但其实只有百合花才有六枚,而鸢尾花只有三枚。也许是花瓣多的缘故,百合花在我眼中要比鸢尾花美得多,也婀娜得多。不过,在古埃及,鸢尾花就跟百合花以及莲花和棕榈叶一起组成了“生命之树”的图案。因鸢尾花有三片花瓣,所以在基督教兴起后,它变作了伊甸园之花(Lily of Valley),也就是山谷百合,同时它被认为是三位一体(Trinity)的象征。
不知道是不是从这时起,鸢尾花和百合花就难分彼此了。相比于很少有人知道的鸢尾花,代表纯洁和高贵的百合花更深入人心。有了灵性的加持,百合花在法国也有了其它花不可撼动的地位,而这不可撼动地位的由来,跟法兰克国王的受洗有关。传说中,罗马帝国崩溃后,第一个举起皈依基督教大旗的蛮族首领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一世在受洗典礼上,从上帝那里得到的礼物就是金百合花。自此之后,百合花在法国除了成为圣洁的标志以外,也代表上帝赋予国王统治子民的神圣权力,百合花饰图案从此变成法国王室的象征。无论是在法国的宗教、政治和王权上,还是在法国的艺术、徽章和武器上,甚至在法兰西王国和1830年七月***前的国旗上,都能看到百合花饰的身影。今天,前法国的殖民地区,比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省旗、蒙特利尔的市旗,美国的圣路易斯、底特律和新奥尔良等,仍然用百合花作为市旗或市徽的装饰。
与法国的众多缘分,让我总想对它一探究竟。我曾在秋季和冬季去过两次巴黎,这两次我对巴黎的印象完全迥异。秋天时的巴黎如天仙般美好,冬天在巴黎的遭遇曾让我立下誓言:与巴黎永不相见。但是,当我从土耳其和荷比卢旅行归来后,我对与这些国家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法国兴趣陡增,下决心要深入它的腹地,与它“一醉方休”。虽然我已经用代金券买好了去意大利米兰的机票,可幸运的是,机票是可以免费更改的。即使不能更改,我也会从米兰一路“杀”向法国。更幸运的是,此次的法国之行,有先生相伴。从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蛰伏在家中。打过疫苗后,他才有胆量出行。圣诞节的荷比卢之行,他阴差阳错错过,这一次无惊无险,陪我走完了31天,让我再也不用像在土耳其和荷比卢一样,一个人东跑西颠。因为他的相伴,我的法国之旅不仅没有压力,而且无比愉快。
愉快的旅行,并不代表没有令我心悸的小插曲,而最让我心悸的是租车。因回程的飞机是下午的,所以我把在巴黎机场取车的时间定在了中午12点。根据我的旅行经验,提前取车是没问题的,可当我们上午9点半下飞机去取车的时候,租车公司告诉我们:“没有车,只有中午12点才会有”。晚点儿取车不算什么问题,最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租的是电动车。我从没在国外租过电动车,去哪里充电,我一点儿头绪都没有。问租车公司能不能换车,被告知,所有车都被租出去了,一辆剩余的也没有。我的头立刻大了,赶紧去别的租车公司咨询,一问不得了,现场租车,一个月3千多欧元。那时欧元和美元还没“打成平手”呢,合成美元,差不多4千多,巨贵。先生说:“租吧,总比到处找充电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