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重

海拔4800米!探访世界最高有人值守气象站

2025-07-03 09:37世界最重

在藏北,有一个又高又远的地方,叫安多。

北纬32°21′,东经91°6′,从那曲市安多火车站驱车2.7公里,穿过石路蜿蜒而上,就到了世界海拔最高有人值守气象站——安多气象站。“天下第一气象站”由此得名。

安多气象站 图/方乐群

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仅仅是简单走动就会胸闷气喘;即便西藏本地人,初到安多也会头疼欲裂、夜夜难眠。

整个安多没有高大树木。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位欧洲旅行家在游记中写道:“在这寸草不生的唐古拉山区,不仅高山灌木不能生长,对人类的生命来说也是禁区。”至今,许多长年走青藏线的司机,宁愿赶夜路,也不愿在安多过夜。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1965年,全国优秀***员陈金水等老一辈气象工作者正是在这里,建设了海拔4800米的安多气象站。至今,这座气象站仍矗立于世界屋脊。更有一代代气象工作者接过接力棒,坚守于斯、守望于斯、追梦于斯,也在新时代续写新的传奇。

开拓之歌——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我是在战斗中入党的,1956年刚进藏时,我们拿着笔杆子、背着枪杆子、腰里挂着手榴弹。一些宝贵的藏区气象数据,甚至是同事用生命换取的。”如今92岁的安多气象站老站长陈金水的这番表述,让燃情岁月浮现眼前。

从1956年开始,陈金水三进藏区。从藏南转战藏北,整整25年;又苦战藏东昌都,一干就是5年;三上高原,再战昌都,又是3年。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安多是西藏的“北大门”。这是个什么地方呢?

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从22岁到61岁,陈金水三次进藏,有33年跋涉在高原雪域。“心中的天平,永远向祖国的需要倾斜,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2023年2月,安多县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在格拉丹东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维护保障工作。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作为青藏高原上最高的一个有人值守站点,该站的监测数据,对于全球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意义尤其重大,为高原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60多年后,很多年轻人受陈金水事迹的感召,来到安多、扎根安多

这里有“85后”顿珠次仁!他是安多本地人,打小就听闻陈金水的故事,上学时就多次到气象站参观。从西南大学毕业后,他不是没想过留在条件更好的低海拔地区,但最终,怀揣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他返乡加入了这个团队。如今,他已成长为安多县气象局副局长。

今年3月,顿珠次仁(右一)等一行赴浙江临安看望92岁的陈金水(左二)及其夫人(右二),并为其献上哈达。顿珠次仁 供图

这里有“90后”张晓星!从云南大理来到安多,自然环境和海拔的巨大差距,让他整整一个月没有睡上囫囵觉。但他说,陈金水以及广西百色驻村第一***黄文秀的事迹,为他留在这里注入了精神动力。党建、业务一肩挑的他,仅今年上半年,就为来这里学习陈金水事迹的人们进行了80多次讲解。

2024年12月10日,张晓星(左)与同事在布曲通天河自动气象观测站维护气压传感器。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这里还有“00后”德庆索朗!作为工作即将满一年的林芝姑娘,她不敢把这里的辛苦告诉父母,怕家人担心。早晨7点半(安多的实际时间比东八区晚两小时左右),她瘦小的身影都会出现在观测场,记录冻土数据——这也是如今少有的人工观测项目。

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安多县气象局现有9名职工,平均年龄33岁,最年轻的25岁。

奋斗之歌——

总有种力量让我们心潮澎湃

安多县气象局院子里,一口水井至今仍在“发挥余热”。

如今加盖了瓦棚的金水井 图/方乐群

1979年,为了解决吃水难题,陈金水和同事艰苦奋斗61天,从冻土层下挖出一口深14米的水井,这是安多当地第一口水井,后来这口井被命名为“金水井”

金水井 图/王亮

安多县气象站建立后,一代代气象工作者进驻安多,守望藏北,喝着“金水井”的清水,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着陈金水开启的气象梦。

西藏本地人常念叨:远在阿里,苦在那曲。

风里来、雨里去,过去,陈金水头顶唐古拉的风霜雪雨,日复一日地观测,记录着一个个气象数据:风向、风力、雨量、温度、地温、蒸发量……一天4次观测要收集上百个数据,一个月就有1万多个数据,一年就是10多万个。

安多气象站积累了丰富的高原气象数据。图/方乐群

一位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曾说:安多气象站是中国人为全世界作出的贡献。只要站在这里,就书写着伟大!安多气象站获取的半个多世纪的宝贵资料,已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青藏铁路项目建设、防灾减灾的科学依据。

气象观测要求有连续性、代表性、精确性,如此方能为气候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积累。因此,每一个数据都弥足珍贵。顿珠次仁笑着回忆,有一次,大风把日照自记纸吹跑了,全局的人一直追到几公里外的河边。在这里,一年中刮8级以上大风的日子就有146天以上!

安多有“三多”——风多、雪多、冷天气多。这里冬天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43.2℃。这对当年的人工观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如果不戴手套直接开观测场的铁门,手会冻粘到铁门上,脱一层皮。

2024年1月,安多县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在玛曲乡自动气象观测站维护设备。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伴随2020年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安多气象站也实现了观测自动化、数据精准化、综合判识智能化。

但安多还有其特殊性。这里是全国中低纬度高海拔、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达350厘米。对冻土的观测依然靠人工,是安多气象工作者每天的固定工作。

德庆索朗说,冬天的冻土观测最为难熬。那时节的7点半,周遭还是一片漆黑。伴随闹铃响起,他们需要迅速爬起来,穿上羽绒服,戴上手套,拿着电筒,走出宿舍,顶着寒风,到观测场抽出测量冻土的管子,记录数据。有时,远处山坡上还传来狼叫,更让人感到一阵透骨的寒!

安多气象站 图/方乐群

但即便如此,没有人退缩。在雪山草甸之间,他们感受着时代的变化,也聆听着时代的召唤。筑牢各族群众的安全防线、保障高原天路畅通、服务江河源头生态保护及研究气候变化……一项项重任,让奋斗在此刻具象化!

青春之歌——

这是片放飞梦想的热土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的话,点出了精髓。

在新时代的雪域高原上,无数年轻人筑梦、逐梦、圆梦

安多县辖约10万平方公里,如此广袤的地域,星罗棋布地建设有2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最远的站离安多县气象局超过500公里。

2月的安多,呼气成冰,图为顿珠次仁前往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巡检途中。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于是,每季度一次的设备巡检,都需要站上好几位同志花上至少一周的时间。而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开展设备应急修理、更换,也是安多气象工作者的“必修课”。

在拉萨出生长大的土登坚才是张晓星装备保障业务领域的好兄弟、好搭档,两人曾多次并肩开展设备维护。

安多县气象装备保障人员在玛荣乡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维护工作。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今年3月21日至24日,因为永波湖生态气象观测站北斗传输异常、土壤水分数据存在疑误,这支“下乡”分队再次出发。这个2022年设立的生态观测站,对于监测生态和气候变化十分重要。因其位置特殊,按照惯例,往常只有在2月底至3月初冰层足够硬实了他们才驱车进去维护。

顾不上湖冰开裂的危险,安多县气象局携手那曲市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以及设备厂家一行6人,在冰面小心驾驶,轮胎一侧则不时轧起湖水。“至今仍让人后怕!”顿珠次仁说。

还有一次,大家组队去雁石坪镇维护气象自动观测站,那天气温只有-28℃左右,风也比较大,大家只能轮番上阵,但这刺骨的寒冷实在难以忍受,每个人手脚冻得失去知觉,牙齿不受控制地打战。只能一次次匆匆返回车里取暖,稍作恢复后又咬牙冲进寒风中继续工作。

当时,1999年出生的藏族姑娘措姆玉珍,人生第一次经历如此恶劣的天气。这和她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室里学到的内容,有太大的差别!寒冷、缺氧,让她的脸变得煞白,没过多久,她眼眶就泛起了泪花,但她没敢大声哭,因为哭,会消耗更多氧气……

保障交通安全是安多重点气象服务之一。安多因路而兴,又因此有了新的路。青藏公路109国道承载了85%的进藏货运量,而它翻越海拔5231米、常年狂风呼啸的唐古拉山口。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车辆和司乘人员拥堵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公路上,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5月20日,安多县气象装备保障人员深入109国道提质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开展防雷安全检测。技术人员克服极度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顶着风雪开展国道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为施工人员送上定制化气象服务产品和防雷科普材料,并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交通气象观测站进行巡检维护。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2015年8月,唐古拉山交通气象观测站设立,有力支撑了交通疏导和调度。如今,109国道附近已建成4个交通气象观测站。

不过,在“风口”的气象观测站,设备损坏率较高,维修保障压力大。“一次在唐古拉山口交通自动气象观测站检修,为了干活方便,一位队员摘掉了手套,一不留神手碰到铁围栏,由于气温太低,一大块皮被‘粘’了下来。”说到这里,那曲市气象局副局长郭青林的眼眶湿润了……

2023年12月,安多县气象装备保障人员维护交通气象观测站。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今年6月20日,在完成唐古拉山交通气象观测站维护后,现场装备保障人员留影。图片来源:安多县气象局

那曲市政协副主席、安多县委***高军涛表示,近年来,气象部门充分发挥国道109沿线气象监测数据价值,全过程跟踪监测每一次天气系统,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与相关部门全时段实现信息共享,为交通保畅作出重大贡献。

其实,仔细观察,超高海拔的环境已给安多气象职工留下永久的“印记”。站上好几位职工嘴唇发乌、脸上发黑。这是缺氧导致的红细胞增多症,对大脑、心脏、血压等都有不好的影响,容易导致倦怠乏力,心胸刺痛。

好在,站上生活条件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办公室和职工住房都安装了制氧机和地暖,加上冬天市政统一供暖,极大改善了高寒缺氧环境下的工作与居住条件。

人们常说,雄鹰飞不过唐古拉山。但他们,肩负庇佑生命的重任、胸怀报国守家的理想,一步不能退!

“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报道组一行 图/方乐群

站在世界最高有人值守气象站,

安多气象工作者就像格桑花

看似柔弱,根却扎得很深、很深!

于是,在这片长不出大树的苦寒之地,

他们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点击链接看原文:

海拔4800米!探访世界最高有人值守气象站|特稿 https://mp.weixin.qq.com/s/0P0GsPDaVzYTNL9PT_Do3Q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原文有删减)

猜你喜欢

  • 五金电工

    螺丝刀什么品牌的质量最好?世界高端顶级螺丝刀十大品牌

    螺丝刀在生活中是经常会用到的,拧转螺丝钉是必须要用到它的,这样更加方便去操作,现在市面上关于螺丝刀的品牌有很多,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螺丝刀。那么今天亲就来看一下螺丝刀什么品牌的质量最好?世界高端顶级螺丝刀十大品牌1. 世达2. 博世3. 史丹利4. 大有5. 威克士6. 德力西7. 得力8. 牧田9. 老A10. 锐奇1. 世达发源地..

    2025-08-12
  • 留学

    世界最顶级的音乐学院有哪些?全球最好的10个音乐学院排名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对艺术看得很重要,目前有不少人还是学习艺术,甚至家长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那么你知道世界最有名的音乐学院有哪些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全球十大顶尖音乐学院吧。世界最有名的音乐学院排行榜1、柏林艺术大学柏林艺术大学于1696年创建,[bai]其前身是勃兰..

    2025-08-09
  • 世界十大

    世界十大名车,买不起,开不起,也要了解一下

    2025-08-08
  • 被上帝吻过的大脑:人类史上最逆天的10个天才每一个都改写了世界

    我们总说“天才”,但你见过真正“逆天”的天才吗?他们像被命运开了外挂,用天赋砸开人类认知的天花板,却又用偏执的努力,把偶然的灵感熬成改变世界的光。他们未必全能,却在各自的领域里,活成了后人仰望的星辰。今天就来聊聊这10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脑,看看他们是如何用一生证明:天赋是种子,而疯狂的热爱才是让它..

    2025-08-08
  • 世界之百科

    以下是精选的“世界之最”综合榜单,涵盖自然、人文、科技及生物等领域,数据均来源于权威记录与最新研究: 自然地理之最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86 米,中尼边境)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11,034 米)最大海洋:太平洋(面积 1.81 亿平方公里,占全球海洋 49.8%)最长河流:尼罗河(非洲,6,670 公里..

    2025-08-08
  • “含航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大涨2.7%,2025商业航天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哈启幕

    8月6日,军工概念午后保持活跃。热门ETF中,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截至发稿上涨2.75%,成交额超6500万元,换手率超13%,交投持续活跃。成分股中,长城军工涨停,内蒙一机涨超8%,建设工业涨超7%,中航成飞、中兵红箭、北方导航涨超5%。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年初至今份额变动率..

    2025-08-08
  • 世界最高

    你敢信?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是这样建成的!

    近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在进行交工前的各项检测工作,预计8月基本建成。“届时,江苏常州与泰州之间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进一步推动跨江城市群协调发展。”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李镇说。自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大桥参建单位不断创新、攻坚克..

    2025-08-08
  • 世界十大洗衣机品牌,盘点世界顶级洗衣机品牌

    平常时候,人们都会选择用洗衣机来清洗一般的衣物,随着科技的发展,洗衣机也随着改革换新,从一开始的洗衣服要用搓衣板到半自动洗衣机,每一次使用都要手动操作,很浪费时间和人力,到如今的全自动,选择一款好的洗衣机,可为你解决很多烦恼,今天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十大洗衣机品牌吧。世界十大洗衣机品牌:1、海尔..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