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之最

新疆纪行: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永不换防的老兵

2025-06-29 10:06军事之最

新疆纪行: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永不换防的老兵

此去新疆旅游,参观了众多的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纪念馆,感觉兵团级、师市级的以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和图木舒克市“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为胜,团镇级的当属47团的“***进军和田纪念馆”了。

预先设定去47团,原是为了了解一段历史,及至参观完,才知道47团的历史远比我已知的要丰富得多。

47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是个屯垦戍边团,与和田地区墨玉县“嵌入式”分布。

47团的前身是进疆部队一野一兵团二军五师15团,15团的前身是八路军一二零师359旅719团,红军时期属红六军团,可见王震将军早就是他们的老***了。

1949年12月,刚刚解放了阿克苏的15团奉命进驻和田。因军情紧急,15团1800名官兵急行军冒死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1580里大沙漠,仅用时18天、牺牲一人,创造了沙漠行军世界军事史之最。

因当时进军和田的只有15团,所以后来“***进军和田纪念馆”也就当仁不让的建在了15团(47团)团部,而不是更上一级的和田市。

15团进驻和田后,任务极其急迫繁重,剿匪肃残、平沙种地、修建进藏公路、组建人民政权,多头并进,战力用到极限,同时还调派百余名党员去各县组建党的组织,因为当时全和田地区只有十五团有***员。

部队开始整编时,师里曾决定将15团调往条件好一些的阿克苏,和田地委***急了,直接向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请求15团留下,王震将军为和田长久发展稳定计,当即批示:“15团驻和阗万不能调”!从此15团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和田,成为了永不换防的部队。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战士们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兵。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5团官兵集体请战上战场,上级不许,命令他们安心屯垦戍边,他们便开垦出一块300米×800米的条田,起名叫“三八线”,以示他们把平沙造田战斗当做朝鲜战场的战斗去拼杀。

1954年15团集体就地转业,战士们成为了不佩徽章、不拿粮饷的特殊军人。后来五师15团的番号变成了第十四师47团,但屯垦戍边的战斗任务却始终没有改变。

1955年秋,老兵周元累死在开荒战斗中,战友们把他葬在“三八线”条田里,此后再有老兵故去,也都自然聚葬在这里,慢慢的“三八线”便成为了老兵们另一个世界的营盘。如今“三八线”条田建成了“三八线沙海老兵纪念园”,300多名老兵长眠于内。王震将军逝世后,骨灰也撒在了天山,他离不开他的战士。

1994年上级领导来这里视察,问一些老兵:“你们回过老家吗”?“没有”!“你们坐过火车吗”?“没有”!“你们去过乌鲁木齐吗”?“没有”!领导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将部分老兵接到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等地观光,他们看到王震将军的铜像,马上列队敬礼,向他们的老***报告:“二军五师15团的老战士已胜利完成屯垦戍边阶段任务,现在我们的儿女已接过坎土曼,继续扎根新疆、屯垦戍边”。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经过老兵们及他们的子孙们接续奋斗70多年,原先风沙蔽日的沙丘荒漠早已脱胎换骨,变成了如今的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秀丽之地,我们进入47团的沿途就已见识了一路绿荫大道、两侧漫漫枣林的悦人景象。47团产的红枣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沙海老兵红”,老兵们也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诠释了忠诚信仰和使命担当,铸就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

老兵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兵团儿女献身新疆,激励了祖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来此接力奋斗。47团每年都举办“沙海老兵节”,传承老兵精神。2019年团镇合一,47团斟酌地方名称时,干脆直接定名为“老兵镇”。

参观完纪念馆,我来到左近的47团团部,团部主体是一栋办公大楼,楼前是透绿围栏大院,大门口是电启闭金属栅栏,旁有一间值班室。

今天是公休日,楼门紧闭,我不好贸然入内,只远远的拍一张建筑照留作纪念。见门岗有人值班,我便入室,与门卫攀谈起来,得知他便是老兵的后代,今年63岁了,属兵团第二代。谈起父亲的一生,他满脸自豪;说到父亲没活过70岁,又感伤遗憾;聊到他自己,他坦言自己一辈子就是个连队职工,有退休金,生活不愁,一儿一女分别在和田市和昆玉市工作。我问他怎么不去市里生活?他说在城里住不惯,倒是因父亲是四川人,前几年他曾回四川老家,原想着四川气候好,适宜养老,前一个月倒也感觉良好,渐渐的就心烦意乱了,虽然四川的房子也是自家的,但总觉得自己是客,心像挂在半空,勉强住了一年,就又回兵团来了。回来后心踏实了,原先一直抱怨的风沙也闻出香气了。来团部做门卫,倒不为挣这点钱,就是觉着天天看着团部大楼、门外的纪念馆、纪念碑,看着人们进进出出,心里踏实。“踏实”二字他说了几遍。

最后他扬起脖颈,眼睛直直的望向远方,淡淡地说:哪里也不去了,就在这儿到老了,最大的心愿是死后能埋进“三八线”。——“三八线”是他心中的圣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

猜你喜欢

  • 机械之最

    40多年,我不间断记录了新疆的历史进程

    武纯展,1935年生于新疆伊犁,新华社高级记者,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5年,他记录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和边疆巨变。如今,武老已离我们远去,让我们重温他当年拍摄的照片、听他2009年和2015年接受采访时的讲述,在学习和体会武老职业操守和情怀的同时,结合年轻记者关于新疆的最新图片和报道,一起感受新疆的巨变,相信武老也会深感..

    2025-09-28
  • 世界最重

    世界最高’历时近六年!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247米,80层楼,这坝一合闸,塔里木河的水就听话了。”朋友圈里刷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啃着阿克苏的纸皮核桃,壳薄得能透光,甜得发腻。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画面:明年秋天,这核桃树喝的可能就是刚蓄进大石峡的水。嗯,有点科幻。先说点实在的。大坝下闸那天,现场没锣鼓喧天,只有塔吊慢慢收起最后一根缆绳,像给巨人系好..

    2025-09-27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9 月 20 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这一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正式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据中国能建介绍,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 172 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主体工程由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和..

    2025-09-25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快科技9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这座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全面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行准备阶段。该工程位于天山西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玛拉克河中下游的大石峡峡谷处。大坝最大坝高247米,相当于80多层楼的高度,坝体填筑总量达1890万立方米,足以填满..

    2025-09-25
  • 世界最高

    世界最高、历时近六年!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记者今天(20日)从中国能建获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这一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正式从建设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运行准备阶段。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现场,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水闸按钮,重达200吨的巨型水闸缓缓落下..

    2025-09-22
  • 军事之最

    99岁老兵的观礼台:当伤疤成为勋章,和平才是最亮的国

    北京,9月3日。天安门广场,秋阳如金。观礼台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静静坐着,右手不自觉地抚在胸前。99岁的翟维俊,这位身负40多处枪伤、体内残留4块弹片的抗战老兵,今年以支前模范代表的身份,与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起,见证这场属于他们的胜利庆典。十年前,他坐在抗战老兵方队的车上,从天安门广场缓缓驶过。那时..

    2025-09-07
  • 昆仑肝胆护山河——抗战中的新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一锹一镐,筑起三千里抗战生命线;一步一履,运输万千吨物资赴前线;一厘一毫,凝聚着抗战必胜的信念……正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展出的《通途——抗战时期的新疆红色交通线》主题展览,通过大量文字、历史图片、史料数据,再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岁月。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2025-09-06
  • 世界之最

    成都世运会丨成都将举办“我们一生中最棒的世运会”——专访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掌门人”

    8月5日,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接受专访。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新华社成都8月5日电 题:成都将举办“我们一生中最棒的世运会”——专访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掌门人”新华社记者姬烨、董意行史上首次火炬传递、非奥项目最高水准、多个奥运新增项目率先亮相……虽然成都世界运动会两天后才开幕,但已备..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