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百科

杨嗣昌是谁?他为何没能帮助崇祯摆脱困境?

2025-05-30 09:20历史百科

杨嗣昌是明朝后期大臣、诗人,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朝末年,截止到崇祯九年,残破的大明王朝在内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外有清军时不时闯关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清军前后入关三次,抢走钱财无数,人口无数,曾经繁华的京城周边一片萧条。

最关键的是前一年,也就是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破朱元璋的老家凤阳,焚烧掉朱家祖坟,迫使崇祯皇帝向全天下颁布罪己诏,崇祯即使在愤怒下斩杀了大批抵抗不力的官员也毫无作用,他迫切的希望能有贤臣出世辅佐。

也是在崇祯九年的这个关键时刻,崇祯起用了前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现任宣大总督杨嗣昌入朝为兵部尚书,希望这位他无比看重的贤才能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杨嗣昌也没有让他失望,先后为崇祯提出了两条战略,分别是对内和对外。

在内、外两股敌对势力的取舍下,杨嗣昌选择了剿流寇、和清朝的战略,说穿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能安抚住清朝,在对内的战术上,杨嗣昌也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即“四正六隅,十面之网”:

嗣昌乃议大举平贼。请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

杨嗣昌的战略应该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当时明朝面临的困境的,就是放弃两线作战,否则明朝的财政恐怕经不起折腾,至于是应该先外后内还是先内后外的这个争论,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杨嗣昌谋划得很好,但在执行上却频出纰漏。

先说外和清朝(皇太极于崇祯九年改后金为清),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的政策,这句话是后人总结的,但明朝却是事实上这么做的,清朝在名义上是明朝的叛臣建立起来的,又是异族,所占据的土地也本为明土,如果实施和清政策,阻力会相当大。

在祖制和民间舆论的压力下,要想完成杨嗣昌提出的攘外的策略,就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最关键的是后面站着的皇帝要能坚定不移的支持,甚至要揽去大部分对杨嗣昌政治上的攻击,做好后援和挡箭牌,只有这样,杨嗣昌才能办好事。

可惜的是,杨嗣昌后面站着的是一位极不擅长为下属遮风挡雨的皇帝,而且崇祯皇帝还特别在乎名声,也不愿意反对派用违反祖制的理由攻击自己,在是否和清朝议和这事上反复摇摆,甚至不愿意让人知道他同意这事。

这么大的国策,对外媾和也是极易遭到政敌攻击的软肋,崇祯这个皇帝不站出来背锅,杨嗣昌区区一名臣子哪担得了这个责任,卢象升就曾告诫杨嗣昌:“长安口舌如锋,袁崇焕之祸其能免乎?”。

卢象升的看法代表着相当多的一批反对议和的官员,有这样的舆论压力,唯一有可能挡住这个压力的崇祯皇帝又不愿意担责,杨嗣昌哪能专心办好攘外这么重要的事?所以,对清朝议和的政策始终进行不下去。

对外的政策阻力太大,那么对内呢?杨嗣昌先是举荐曾在福建成功招抚过海盗郑芝龙的熊文灿担任剿匪督师,可熊文灿在招抚张献忠的事上翻了跟头,被反复无常的张献忠阴了,迫不得已,杨嗣昌只得于崇祯十二年主动请缨,亲自出外督师剿匪。

杨嗣昌当时已经做了内阁大臣,他是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出外,声势还是很大的,崇祯也给了他总督各省文、武官员的权力,而杨嗣昌也继续着自己提出来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剿匪战略,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杨嗣昌本人也是错误频出。

第一:杨嗣昌重视军事,忽视了政治,一味苛求地方官员配合,却不顾及他们的麻烦

杨嗣昌还在朝廷中为崇祯出谋划策时,为执行他提出的剿匪战略,曾建议崇祯征税加饷,总数为七百二十万两,基本上已经接近当时明朝两年的财政收入,这么多的税大部分是摊派到负责剿匪的十个省份,严格来说是摊派到这些省份的普通老百姓身上。

杨嗣昌想得很不错,七百二十万两白银摊派到大明朝那么庞大数量的田地里面,每亩地也交不了多少,可当时绝大多数田地已经被士绅垄断,而他们是不用交税的,这就导致依旧是大多数只有极少土地资源的老百姓在承担这个税收。

猜你喜欢

  • 历史百科

    曹操作为三国的枭雄之一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对一代奸雄曹操没有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古代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朝政混乱,人命如草芥,为官者只知利益为大,肆意地剥削着底层百姓,世家大族占据江山阻碍朝廷律令的下达,为帝者昏庸无道,东汉龙脉将断,最终一点的新盛气象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东汉末年可谓是“天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

    2025-09-04
  • 历史百科

    刘备为何不让张飞去镇守汉中呢?

    刘备为何不让张飞去镇守汉中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备率军占领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而后一代奸雄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拒险而守,从而赢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众所周知,汉中是益..

    2025-09-04
  • 历史百科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两大助力 刘备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趣古代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没有统一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古代小编一起看一看。卧龙和凤雏,是中国历史经常用来形容人才的两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晋朝的陈寿所建造的史书《三国志》中,是陈寿为了赞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在书中,隐士司马徽曾经直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在三国..

    2025-09-04
  • 历史百科

    诸葛亮如此看好姜维 姜维后面为何会投降

    对姜维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263年八月,、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干,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

    2025-09-04
  • 历史百科

    姜维是诸葛亮精心挑选出来的 姜维后期为何不堪一击

    还不知道:姜维最终实力的读者,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涌现了如此之多武艺高超、神机妙算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战绩屡屡看得人热血沸腾。然而,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的良臣名将们似乎都销声匿迹,只剩诸葛亮一人苦苦支柱。就连诸葛亮精心挑选的姜维,后期也是不堪一击,这究..

    2025-09-04
  • 育儿百科

    梨子可以和牛奶一起吃吗(为何牛奶和梨一起吃拉肚子

    为什么牛奶和梨一起吃拉肚子1、空腹时大量食用,牛奶富含水分,又含有一定的脂肪,加之梨性凉,两者同食会加快肠胃蠕动,而空腹时胃酸较多,过多的胃酸还容易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影响肠道吸收营养物质,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 2、肠胃功能较弱,牛奶中富含蛋白质,不是很容易消化,而梨含有不少的膳食纤..

    2025-08-07
  • 育儿百科

    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何要生儿育女

    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有的人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人生孩子是因为父母之命,有的人生孩子是为了共同成长。答案可以有很多,但不应该是因为那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而感谢我们。生下他们,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我们自己的的选择。养育他们,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法律义务。只有当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付出时,我们才有资格接..

    2025-08-07
  • 母婴百科

    帮助宝宝长高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戳↑关注,你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问:这是一个4月龄男宝宝的案例。家长反映,前几天去给宝宝做体检,医生说宝宝的身高比同龄孩子平均身高矮2.5cm。这种情况是生长缓慢吗?有什么办法可以刺激孩子长高呢?来,看看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医疗总监白洁医生怎么说通过询问家长,宝宝是全母乳喂养。家长首先要知道,..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