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一条铺过11年时光的科学红毯,丈量上海科创的“长宽高”

2025-05-18 10:23科技之最

●跨过11年漫长时光的红毯,丈量着上海科创建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让科创明星们走过的路被更多人看见。

●上海科技节是科学精神与城市品格的共鸣。这里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从1到100”的产业转化;这里既尊重顶尖大脑,也珍视工匠精神;这里既拥抱硬核科技,也深耕科学传播。

祝碧晨 设计

5月17日,2025上海科技节在张江拉开帷幕。

一如往年,启动仪式前的红毯环节仍是备受瞩目的焦点。今年是上海科技节的第35个年头,也是这条红毯铺开的第11年。过去十年,这条红毯正如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之路的具象化。如今盛会再启,不论是红毯上的主角还是红毯本身的形式,都迎来新的突破。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盛会将是上海科创一个不错的回望时点。

上个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如今科技节再度启幕,又一批科技之星亮相红毯,以自己的成果丰富上海科创图鉴。

2015年,上海科技节首次以科学家走红毯的形式作为揭幕,29位科学家代表走上红毯。而在那之前一年,******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将这座城市放在了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起跑线上。

那时上海科技节还是两年一届,因此,2015年是上海明确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后首次举办科技节。当时走红毯对于绝大多数科学家来说都是初体验,大家还显得有些拘谨。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王胜正当年还是副教授,他觉得,走红毯这一形式说明大家对科技的认同和尊重到了新高度,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这样的氛围。

这条红毯最初的起点和当下,正圈起了上海这片耀眼的科创高地。跨过11年漫长时光的红毯,丈量着上海科创建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让闪耀的科创明星们走过的路被更多人看见。

在这片红毯上,我们见过无数的院士专家,2015年首位走上红毯的就是实验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文庆。这些年,走过红毯的还有上海天文台氢钟团队负责人蔡勇这样“隐秘”的匠人、“不刷题的吴姥姥”这样的科普网红、智元机器人创始人彭志辉这样的青年科创人才,以及博物馆馆长、船长、少年创客……

红毯不断拓宽着主角的边界,也将上海科创的宽度显现无遗。各种各样的研究领域、各个行业的科技践行者,汇聚在一起,是上海科创生态的多层次与极致的包容性。

今年,这个边界再一次被突破。据上海科委介绍,今年亮相科学红毯的,不仅有来自各领域的科学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还有来自智元和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当“人机同行”的图景绘在当下,一条红毯的宽度,承载了上海新质生产力前沿的无限可能,红毯也将真正意义上地通向未来。

此外,本次科技节的红毯还将向每一位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开放,传达人人都能成为创新参与者的理念。11年间,这条红毯从“单向致敬”演变为“全民参与”,上海科创的大门迎来越来越多前行中的探索者。

人机同行之外,另一处彰显未来感的便是红毯本身的技术应用。此次的AI科学红毯,大胆挑战实景虚拟结合,利用实时AI特效、AI拓展以及动捕交互等实现技术的飞跃。AI科学红毯首次采用XR无限拓展,实现现实景观的空间拓展,通过AI无感知动捕技术,实时采集嘉宾的运动数据,实现虚实互动。

借助AI技术,红毯不仅能将嘉宾们的科研场景和科学成果实时呈现出来,还可以让科学大家在红毯上与年轻的自己相遇,宛若一次在科研道路上对初心的回望。

这已不是这条红毯首次在技术上进行开拓和尝试,去年的科技节就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条“元宇宙科学红毯”,运用AIGC技术为科学红毯赋能。每一个元宇宙场景,都为走上红毯的科学家量身定制。

从实体红毯到虚实共生,从元宇宙到AI,红毯本身也成为上海科创发展的一个微小切面,不断拥抱新技术,不断突破最前沿,是这座城市科技创新的高度和硬实力。

十余年里,我们的目光聚焦科技节红毯,聚焦红毯上的人,聚焦上海科技节,透过人的多元化与技术的前沿化,终究要折射出的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立体图景——这里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从1到100”的产业转化;这里既尊重顶尖大脑,也珍视工匠精神;这里既拥抱硬核科技,也深耕科学传播。

上海科技节是科学精神与城市品格的共鸣,是科学家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创成果的交响。而当人形机器人迈出红毯上的第一步,当一条红毯也将自身游离在虚实之间,这座城市正在努力对话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猜你喜欢

  • 奇葩之最

    揭秘运动员的奇葩怪癖:有人赛前必须吃大蒜,有人穿同一条内裤?

    在大众眼中,运动员是力量、速度与技巧的象征,他们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和拼搏精神令人钦佩。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光芒四射的运动员在赛场背后,其实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有些还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葩怪癖!赛前“重口味”:吃大蒜来助力在现代运动科学中,运动员的饮食搭配通常极为讲究,高蛋白、低糖、低脂是常见..

    2025-05-17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的边界,追寻科学的奥秘!

    学生知识科普:自然科学: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浩瀚与边界充满好奇。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问题逐渐从哲学走向科学探索。目前主流科学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并持续膨胀至今[2]。但宇宙是否有边界?边界之外是什么?仍需从多个角度分析。·一、可观测宇宙的表面边..

    2025-05-16
  • 科技之最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仿佛一座灯塔,照亮了人类科学进步的道路。祖冲之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浸润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对..

    2025-05-09
  • 书籍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科学典籍:本草纲目居第四,天工开物排第一位

    现代的自然科学一般指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等,而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则是农学、医学、天文学和数学,你能说出的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有哪些呢?现在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科学典籍:本草纲目居第四,天工开物排第一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一起往下看!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科学典籍1.天工..

    2025-05-09
  • 世界奇闻

    探索月球:科学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月球,这个地球的近邻,以其独特的位置和资源潜力,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尽管月球一片死寂,不适合定居,但人类仍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探索,将探讨月球探索的科学价值、资源潜力以及未来的挑战与蓝图。1.科学探索的价值月球的表面充满了陨石坑,记录了数十亿年来天体撞击的历史。这些撞击事件提供了关于太阳..

    2025-05-08
  • 娱乐之最

    娱乐圈看红毯3大绝活,明星们的高级穿搭术,获赞无数?

    红毯,一直是娱乐圈最闪耀的舞台。明星们总是在这里展现最佳的一面,尽情地向粉丝们展示自我。开场就是数据给你心理建设:根据官方数据,今年的微博电影之夜红毯直播吸引了超8亿的网络浏览量,#红毯造型#话题阅读量更是狂飙到2.3亿+。从这不难看出,观众们对明星红毯Look可谓是相当痴迷和执着了。红毯造型の打怪升级没上红毯..

    2025-05-07
  • 机械之最

    专家说机械收割最科学?老农"三看一摸",蒜头产量翻倍打脸!

    六月的日头像火盆般悬在头顶,蒜田里的收割机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疼。王有才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那片还未收割的蒜地,被邻村老张笑掉大牙:老顽固!现在都用机器收蒜,你还守着那套三看一摸的老法子,等着颗粒无收吧! 这事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县里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会上,农业专家站在大屏幕前侃侃而谈:大蒜收割必..

    2025-05-07
  • 世界最贵

    世界最贵蟒蛇长得有多美?一条身价350万!至今仍无法人工繁殖

    导语: “寻宝”这个概念似乎是人类乃至一切活生物都有的,无论是“发现”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还是在极度昂贵的金矿中发现一个小金带的金鱼。这一“千金”的快感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而在动植物的世界中,也存在着许多价值昂贵、极度稀有的动物,它们的身价甚至可以与一栋豪华别墅相媲美,那么它们究竟身价几何?..

    2025-04-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