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妈妈租房上下两层独门独户
在北漂的第12年,35岁的小乔做了一个被很多人视为“勇敢”的决定—住进房车。
在大家错愕的表情下,他将房车驻扎在北京国贸附近,那是他上班工作的地方。朋友说他的行为“过于超前”,小乔却说,房车是他在北京的“家”。
10.6平米的房车成为小乔在北京的住所。一张单人床,开放式的厨房,冰箱旁的挂墙电视机,刚好够一个人使用的洗手间……一个“家”中该有的物品,这里也都有。
他在社交平台上介绍他的房车,分享他如何给房车充电、加水,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
北漂小乔的房车生活
事实上,小乔并不孤单。近几年,房车销量呈现“激进式”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2021年中国旅居车房车市场大盘点》显示,2021年,我国自行式旅居车年销量达12582辆,同比增长43.2%;拖挂式旅居车销量达到3543辆。
“住房”不是在城市居住的唯一选择了。
在小乔眼中,房车是他在北京的栖身之所,什么事情都能在转身之间完成:把地拖了,把床铺了,把厨房收拾干净,把桌子收拾干净……他发现,他的生活不需要巨大的房子,有一辆房车好像够了。
决 定小乔的房车,停在公司门外的一块停车空地。树木成为天然的遮阳伞,花圃打造入口的安全感,车顶的太阳能板及公司的水电满足房车生活的需求。
住进房车后,小乔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上睡到八时多起床,简单洗漱,拉开车门下车,就到公司门口。
有时,他会将房车上的生活垃圾一并带到公司院子里的垃圾桶扔掉,再悠闲地吃个早餐。下班离开公司没走几步就回到家,他会在车上自行烹饪晚饭或是叫个外卖,享受晚餐的同时看会儿电视;偶尔邀请朋友一起到房车聚聚,喝点小酒,聊会儿天。周末,他回到河北燕郊居住。
小乔的房车停在公司外一处空地
住房车之前,小乔已经拥有了一套“两室一厅”。
2010年,来自河南小县城的小乔成为 “北漂” 一员。到北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情场失意,想远离原来熟悉的地方。也和大多数小镇青年一样,为了追求一种新的可能,他想证明自己。
没有过多的计划,20余岁的小乔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冲进北京的格子间。
为房东打工的第五年,小乔发现周围很多和他一样没有北京户口的“北漂”一族,都选择在距离北京很近的燕郊买房。他觉得是时候寻找一个落脚点。在每个月2500元的租金和每月2900元的房贷之间,小乔选择了后者。
2015年,小乔用未来30年的还房贷,交换了一套位于燕郊的房子。房子很漂亮,有80平米。一个人住过于可惜,他忍不住又养了几只宠物猫狗。有猫有狗,令他的朋友十分艳羡。
小乔的房车内部
但燕郊终归安顿不下他。
他逐渐发现,由于各种不可抗力,原来家里到公司不到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动不动就会膨胀为原本的两倍。这种膨胀在疫情的蔓延下更加明显,他在6时10分起床,大概9时才到北京。“我受不了这种感觉,起太早了。”他说。
夏天的阳光就像一勺金色热油,肆无忌惮地浇洒在他的皮肤上,车厢内夹杂着汗味的空气更是充斥着他的鼻腔。他觉得,自己像是油锅中的玉米粒,迟早有一天会在这口名为“通勤”的热锅中爆开。
小乔一直在思考如何才干解决这些问题,后来他发现好像实在解决不了。
这套80平米的房子不再能满足他的所有想象。
上班路是一条艰难的远征路,“迟到”则是每天需要对抗的敌人,这点张希和他的女朋友胡安媛也深有感触。
张希和女朋友在未装修的房车上
一年前,情侣俩放弃了湖北的稳定工作,加入“深漂”的队伍。他们曾在深圳城中村的小单间里住过三个月。不到十平米的格子间里只摆放了几件生活必备家具,所以整体看起来还算宽敞。但这宽敞的景象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很快被他们的生活物品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