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深圳警队“二十最”丨打造科技含量最高的“禁毒+”生态圈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任建新
自今年7月1日起,右旋性吗啡衍生物右美沙芬将正式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销售该药品可能涉嫌贩卖毒品罪。随着禁毒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及毒品替代物质叠加滥用问题蔓延,滥用种类加速更新迭代,成瘾性、隐蔽性强,这也成为公安禁毒工作的新战场。
打造全民“禁毒+”生态圈
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时至今日,禁毒工作包罗万象,不仅限于公安打击毒品犯罪,而是衍化成了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此,深圳公安禁毒部门积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禁毒宣教活动,不断扩容“禁毒+”生态圈。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姚欣武表示,“在禁毒事业中,除了打击毒品犯罪,还有预防宣教、戒治帮扶、行业管控等大量社会化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服务禁毒治理的新模式,鼓励引导卫健、教育、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禁毒事业上来。”
结合禁毒宣传月等节点,深圳公安常态化开展禁毒宣传“七进”工作,依托全市现有的85个禁毒教育基地和16个禁毒主题公园,常态开展社会面宣传和媒体报道,全面推动新型毒品防范宣传工作,全面普及毒品滥用的健康危害和法律后果。
此外,深圳公安还结合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创新开展“禁毒+”融合宣传。例如“禁毒+传统文化”,依托区域民俗开展禁毒龙舟赛、禁毒醒狮、禁毒皮影戏、禁毒木偶表演、禁毒相声等活动;“禁毒+体育”,依托群众性团体开展禁毒健身操、禁毒徒步登山、禁毒滑板赛、禁毒网球赛等活动;“禁毒+艺术”,联合各类文艺团体创作禁毒歌曲、禁毒油画、禁毒情景剧等,将艺术表演与禁毒元素相结合,寓教于乐,不断扩大禁毒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打造毒品实验室 锻造科技禁毒“新武器”
“当前新型毒品问题持续发展,种类加速迭代更新,形态不断翻新变化,这么多种毒品我们如何识别、认识它的危害、了解它的成瘾机理?作为专业的禁毒部门,我们可以通过毒品实验室揭露毒品的真实面目。”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综合科科长杨超表示。
有一次,深圳公安禁毒部门在定期的污水检测中发现,某片区污水毒化合物数据对比其他片区的数据存在明显异常。他们立即开展对该片区内的毒情研判,经深入分析研判后,一个隐蔽的吸贩毒团伙浮出水面!在串并出该团伙的人员架构和关键犯罪信息,警方一举剿灭了该团伙,抓获9名嫌疑人。
此外,该实验室还承担着检毒验毒、定性定量分析,开展吸毒人员筛查检测,为毒品刑事案件诉讼提供专业意见等工作,为深圳禁毒事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深圳公安正在筹建公安自有的毒品实验室。“此前建成的深圳毒品联合实验室偏向于科研,公安机关新建的毒品实验室将更偏向于实战,深圳禁毒部门将建成‘科研+实战’的禁毒科技平台,成为深圳禁毒工作的杀手锏!”杨超表示。
管理+服务 优化易制毒化学品行业营商环境
“根据相关规定,易制毒化学品列管了三类,第一类主要是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第二类、第三类主要是用于制造毒品的配剂。”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吴鹏介绍:“例如盐酸、硫酸,既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但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如何?用量多少?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批。”
近年来,深圳公安禁毒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推动行政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这些审批工作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网办!”吴鹏介绍道。原来企业申请办理易制毒化学品购买或运输等审批业务时,要前往各区办理窗口去提交材料申请办理,既费时又麻烦。现在企业只需要在互联网端登录“深圳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禁毒业务”模块,填写申请,上传相关材料,就能在线上申办各项业务,“足不出户”即可“一网办结”。
此外,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效率更高。为了更加便民利企,深圳公安禁毒部门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进一步压缩购买证和运输证的审批时限,比如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或运输审批,由原来“10个法定工作日内办结”压缩到了“4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大大提升服务效能,节约企业办事成本。
禁毒是一场深入且持久的战役。目前,深圳禁毒相关立法工作正在推进中,将进一步明确禁毒工作责任,突出强调新技术手段在禁毒工作中的运用,为提升毒品问题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法制保障和“深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