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4-17 11:40科技之最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隆重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无人、载人潜水器实现谱系化发展。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大型邮轮、外贸“新三样”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特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

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只需百万分之一秒,就能求解现有超算200亿年才能解出的特定数学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居世界第一。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

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甚至这样说:“从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

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过去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这是特定时期不得不为之的跟随战略。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由于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存在短板,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比如我国钢铁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一半,却仍生产不出某些特种钢材,高性能飞机发动机依赖他国,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如果关键核心技术被封锁,我们必将面临“卡脖子”的困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科技攻关,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不是一国之力可以解决的。要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让科技造福全人类。(田赟宗)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

    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阅读原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025-08-03
  • 科技之最

    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原创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之声 北京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设 计:袁 也责 编:邓涵文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2025-08-03
  • 世界最大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国正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面积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7月31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园建设进展、旗舰物种保护及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表示,与世界其他国家公园相比,可以用5个“最”描述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特点。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第一,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拥有最好的自然和文化本底条件。从自然本底上看,中国是世界..

    2025-08-02
  • 直击WAIC现场: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小时候,我们总爱仰望星空:幻想像《四驱兄弟》那样操控智能赛车,渴望拥有《变形金刚》里能变形战斗的机械伙伴,甚至梦想戴上哆啦A梦的竹蜻蜓自由飞翔。如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被中国科技一一具象化——自动驾驶赛车在赛道疾驰,人形机器人灵活搬运货物,无人机如竹蜻蜓般划过天际……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将科幻的..

    2025-07-31
  • 创世界纪录!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

    ◎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套高效组合技术策略,首次同时克服了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面临的两大表观遗传障碍,创下了当前小鼠体细胞克隆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为哺乳动物高效体细胞克隆提供了一种切..

    2025-07-30
  • 科技之最

    科技的温度:藏在代码里的人间烟火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服务中心做志愿者,遇到一位独居的张奶奶。她颤巍巍地举着手机问我:丫头,这个一键呼叫的按钮,真能找到人吗?我帮她调试设备时,注意到她床头的相框里,是和孙子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经卷了边,孙子去年去了深圳工作,半年没回家。那天傍晚,张奶奶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着紧急呼叫已响应的提示,社..

    2025-07-30
  • 科技之最

    科技巨头暗战!特斯拉补贴缩水,马斯克反击特朗普冲突加剧

    伙伴们好,分享开场!今天的千字干货,结尾欢迎点赞收藏支持~(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看字费神?右上角“听”字,护眼模式马上开启!特朗普与马斯克:合作分道扬镳,风雨再起说起特朗普和马斯克,过去他们的关系可真算得上是一出戏。从被外界羡慕的“政商合作范本”,转眼间成了台上的针锋相对。要知道,马斯克一度是特朗..

    2025-07-30
  • 惊爆!近期颠覆认知的科技突破,你知道几个?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新的突破与创新如潮水般涌来,不断颠覆我们的认知,重塑我们的生活。今天,就为大家盘点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最新科技进展,带你领略科技的无穷魅力与无限可能。量子领域:新型原子钟,精度逆天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概念。但在科研领域,时间精度至关重要。近期,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

    2025-07-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