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技筑巢 千头牦牛在高原“哞”幸福

2025-10-28 10:03科技之最

“小杜,你快看,牛舍温度稳在10℃,氨气浓度也正常!”清晨的青海省大通牦牛种牛场内,场长殷满财指着墙上的显示屏,兴奋地跟牧工杜师傅分享着数据。这份冬日里的省心,源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昭辉教授团队手里的两项发明专利——“一种牦牛热回收通风系统”与“一种智能控温牦牛热回收通风系统”。

寒风掠过高原牧场,牛舍里却暖意融融。殷满财告诉记者,这样的温暖场景,放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以前一到冬天,牛舍温度基本在-7℃左右,冷得能结冰。”他回忆道,低温环境下,犊牦牛总生病、长得慢,牧工们看着心疼却没好办法。现在,牦牛也能在寒冬里安稳“享福”了。

青海省大通牦牛种牛场场长殷满财在牛舍内查看牦牛的饲喂与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场“逆袭”背后,藏着牛舍里的“科技密码”,更书写着“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的鲜活故事。

走进大通种牛场的牦牛舍,棚舍里满是“黑科技”:顶部、墙体、角落布着各种管道和小巧的传感器,像一个个“神经末梢”。“这些小家伙能实时测温度、湿度、氨气,连风速和光照都能盯牢。”殷满财指着传感器介绍。

对比过去,这样的智能化管理堪称“脱胎换骨”。“以前养牛全凭经验,一千头牦牛至少需要6到7个牧工围着转。”殷满财感慨,寒冬里,大家靠经验开窗、盖帘,手冻得通红,牛舍温度还是难以保障。“现在不一样了,2个牧工就能搞定所有事,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远程调节设备。”系统启用后,冬季舍内温度提升5~7℃,环境稳定性提高30%,能耗降低约20%,犊牦牛平均日增重更是提高了10%以上。

在众多“黑科技”中,无应激快速称重系统最让殷满财惊艳。“牦牛性子‘调皮’,以前称一头牛,得三四个人围着赶,牛应激得乱***撞,称重数据还不准。”他指着牛舍出口的电子地感板说,“现在牦牛只要慢慢走过去,4秒就能完成称重,系统还能自动识别牛的编号、上传体重数据,又快又准。”

牧场内的“智慧牧场控制系统”等设备有序排布。受访者供图

这些改变养殖模式的“黑科技”,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实打实的知识产权支撑:除了陈昭辉教授团队的前述两项发明专利,还有“Lora环境数据低功耗传输系统”“畜舍环境多源数据采集系统”两项软件著作权。

“高原畜牧业要提质,不能光靠‘硬扛’,得用科技给牦牛建个‘温暖的家’。”陈昭辉介绍,为了让技术适配高原低温、低氧的特殊环境,研发团队反复测试传感器的抗冻性,不断调整暖风机的供热效率。“我们就想让这些设备在高原真正‘扎下根’,实实在在帮牧民解决养殖难题。”

如今,这套针对高原牦牛的智能养殖技术体系,已在青海、西藏等地的多个高原牦牛养殖场示范推广,越来越多的牦牛享受到了“科技福利”,牧民尝到了科技养殖的甜头。而这,正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高原牦牛智能养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两项专利证书。受访者供图

从“沉睡的专利”到“流动的资本”,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在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部存量专利的盘点与价值分析,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并与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12.7万次。

不仅如此,2020年至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80.05分提升至82.36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更是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更是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跨越。

如今,知识产权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既以逐步完善的保护机制唤醒各行业的全新价值,让创新成果有“保障”;又凭借着激励作用催生出众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新活力、注入强动能。

夕阳间,大通种牛场的传感器闪烁着微光,映照着悠闲吃草的牦牛。殷满财望着眼前的景象,笑容格外真切:“以前哪敢想,养牛能这么省心!有了这些专利技术,咱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从青藏高原的智能牧场到江南水乡的智慧农田,从高原牦牛的“温暖之家”到田间作物的“科技守护”,14亿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味道”和“创新分量”。“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不仅让传统产业持续焕新,更将科技的温度与力量,源源不断传递到乡村振兴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书写着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篇章。

【相关阅读】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报道:

之一: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之二:便民业态“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之三:车间的“智”变,发展的“质”变l

之四:一台相机里的“蓝蓝天日记”

之五:从一度“绿电”看能源变革中的“民生答卷”

人民网记者 任妍

猜你喜欢

  • 氦气独立反击战:中国如何挣脱“气体枷锁”,掌握科技呼吸权?

    2022年的那个春天,一种看不见的“扼喉感”突袭中国高科技领域。顶尖高校的低温实验装置接连骤停,半导体工厂的生产线被迫中断,医院里价值千万的核磁共振(MRI)设备面临报废风险——不是设备故障,也非电力短缺,而是“冷却之血”液氦断供了。短短数月,液氦价格从每升80元飙升至400元,有实验室甚至拆解系统回收循环氦..

    2025-10-28
  • 科技之最

    明朝到底多牛?它曾是全球最富、科技最强、海军最猛的超级大国!

    公元1405年,福建长乐港。一支208艘巨舰、2.7万人的庞大舰队整装待发——船高十丈、帆如云山,旌旗蔽日,号角震天。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真实发生的——大明王朝的“海上钢铁洪流”:郑和下西洋! 他们七次远航,最远抵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沿途30多个国家主动称臣纳贡!而此时的欧洲,还在中世纪黑暗里挣扎——哥伦布出..

    2025-10-28
  • 科技之最

    深地经济+深海科技,最正宗的10家公司

    油气、矿产、深海开发,居然都被一票企业“吃透”了?刚刚落幕的福州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谁想到,一场“深地+深海”大戏正在上演!交易额493亿元,这可是热钱真实流淌,每一分都落在最难啃的高科技“硬骨头”上深地经济,刚听说?告诉你,这事比想象的还猛!不光是挖石油、矿产,还有地下空间、装备制造,地底世界已成博..

    2025-10-24
  • 娱乐之最

    真爱无惧年龄:这些“姐弟恋”明星夫妻的幸福密码

    在爱情面前,年龄从来不是距离。娱乐圈中这些令人称羡的明星夫妻,用他们的幸福生活向我们证明:真正的爱情,能够跨越岁月的鸿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萧敬腾与林有慧的13岁年龄差堪称娱乐圈之最。这对从工作伙伴升级为人生伴侣的夫妻,用时间证明了真爱的力量。林有慧不仅是萧敬腾的经纪人,更是他人生路上的知己。在漫长的..

    2025-10-23
  • 科技之最

    最硬核的科技,最温柔的风:追觅吹风机的技术温情主义

    【CNMO】在个人护理家电的喧嚣战场上,用户的注意力常常被层出不穷的营销概念所占据,却可能忽略了那些以硬核科技为基石,静水深流的长期主义者。正如疾风知劲草,真正的实力往往经得起时间的淬炼。这些品牌长青的背后,蕴藏着一套以创新为轴心、以用户真实需求为靶心的商业逻辑。提起追觅科技,大众首先联想到的或许是其横..

    2025-10-23
  • 科技之最

    腾势N8L大六座安全豪华SUV:以科技之名,款待最重要的人

    #腾势N8L大六座安全豪华SUV#当家庭用车需求从“代步”升级为“品质陪伴”,一台能装下全家欢笑、护得住每一程安全、撑得起体面生活的SUV,便成了幸福生活的刚需。腾势N8L大六座安全豪华SUV正是为此而生——它不只是“大一点”的SUV,更是用科技重新定义“家庭出行”的移动堡垒。通过静态体验、动态试驾与家庭用户价值洞察,..

    2025-10-23
  • 科技之最

    王博 :墨学视野下的科技与人文

    10月18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开幕。会上,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王博发表主旨演讲,从墨学视野深入探讨了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墨子的人文精神成为科技创新最内在的动力,人文的价值规定了科技应用的方向,并提出“科技留白”概念,强调科技应用需有人文边界。王博发表主旨演讲。主..

    2025-10-22
  • 排行榜

    双十一数码好物清单出炉,这十款科技数码好物真香又实用

    双十一又要来了,最近我也在陆续整理自己的数码购物清单。每年到这个时候,总忍不住想给生活添点“科技感”——不论是提升效率的平板、智能手表,还是能让日常更方便的小设备,每次入手新数码,都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变得更顺滑了。这次我特地挑了十款真香又实用的数码好物,都是今年人气很高、口碑不错的产品。有的主打高颜值..

    2025-10-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