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2025-03-21 10:12科技之最

周莹莹 詹伟伟

科学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在“科大硅谷”蜀山园,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仅25岁的年轻团队——安徽可视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视科学”)。他们致力于成为“科学翻译官”,运用可视化技术将科学原理和重大科学成果生动地展现给公众,引领大众以全新视角认识科学实验室,感受科学的魅力。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讲述30多位院士的科研故事,生动展示国家20余座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核心科研成果。

技术迭代 从传统呈现到沉浸式体验

公司创始人杨远帆,是中国科大2021级力学系在读博士生,今年即将完成学业。为推动团队技术的持续进步,近期他频繁穿梭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积极对接高校院所,寻求合作机会。目前,团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13个科研项目的可视化制作。

杨远帆和团队成员马达加斯加留学生在实验室工作

据了解,可视科学的团队成员来源广泛,既有深耕国内科研的中国科大、复旦校友,也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中国科大留学生。从传统的4K科普视频起步,团队历经三次技术迭代,如今已发展到最新的XR交互系统。副总经理王达开展示了团队代表作之一《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作品运用3D可视化技术,将量子计算这一抽象概念以逼真、立体的模型呈现在观众眼前。”在此基础上,团队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戴上VR设备,真切感受量子科学,告别书本理论的局限。

“团队的科学动画技术已较为成熟,但还缺乏交互性。去年,我们开始探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以及使用AI生成内容(AIGC)来加速科学可视化产品的生产,让科学原理和技术成果可以变得更加可知可感,甚至可触可解。”杨远帆表示,近期,团队正和中国科大刘子奚副教授合作,基于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研发VR教学系统。

科学顾问 搭建专业“翻译”桥梁

“科学顾问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是连接专业科学知识与我们可视化创作的关键桥梁。我们希望吸纳更多热爱科学、热爱科普的人加入科学传播。”杨远帆介绍,目前可视科学的科学顾问团队由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数十名在读硕博生组成,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领域,他们不仅参与选题论证,更在关键技术细节上提供专业指导。“比如,在同步辐射装置可视化项目制作中,团队与物理学家共同设计了粒子加速轨迹的动态模型,确保科学准确性与视觉表现力的平衡。”杨远帆说道。

政策赋能 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可视科学所在的“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不仅为团队提供一年免租期,还依据团队的成长规模贴心协调场地。“去年6月,随着团队规模拓展,在驿站的协调下,我们从12个人的工位顺利搬到了24个工位的空间。今年6月,我们即将搬入人工智能大厦,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发展空间。”杨远帆表示,这样的支持让团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蜀山区从立项支持、资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了创业者很大的支持,去年在科大硅谷平台的帮助下,顺利申请到200万初创免息贷款,目前,我们也进入了‘天使轮’,我相信未来的前景会更好。”

可视科学创作的费米子哈伯德冷原子模拟动画

在可视科学的实验室里,量子波动化作流动的光带,核聚变绽放成旋转的火焰,这个年轻团队正用科技与艺术的双重笔触描绘未来图景。“目前,我们70%的客户来自科研院所,今年我们将拓展科技型企业市场,用科学可视化技术助力企业科技研发成果多维度展示。”杨远帆表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可视科学”的愿景是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将中国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展现给世界,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周莹莹 詹伟伟)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科技之最

    「科学」有史以来最值得阅读的15本科学书籍,扩展你的认知维度

    普通人想提升科学认知,却总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劝退。近期网络热传的“15本必读科学书单”精准踩中知识焦虑,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卡尔·萨根《宇宙》等经典著作集体上榜。这份书单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专业知识和大众理解的壁垒,用故事思维重构硬核科学。当量子纠缠成为社交话题,当ChatGPT引发全民讨论,科学认知..

    2025-08-06
  • 科技之最

    用看得见的魔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科学之光

    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这是好事。好奇心,是科学启蒙最珍贵的种子。当科学遇见童心:一场看不见的奇遇空气中漂浮着什么?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挥舞,想要抓住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告诉他们那是气体。但对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气体这个词。太抽象了。二氧化碳——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名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次..

    2025-08-04
  • 改革先锋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先驱

    作者:林娟芳陈景润(1933—1996年),福建福州人,系新中国第一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他在逆境中坚持学术探索、在困境中追求科学真理,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科学精神的真谛,也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自信与使命担当。闽江畔仰望星空的追..

    2025-08-02
  • 天文之最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巨人,科学观测的先驱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演进的学科,孕育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再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每一位天文学家的贡献都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而在这些伟大人物的背后,有一位被誉为“现代天文学之父”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

    2025-08-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