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最科技”的树:洋紫荆

2025-03-14 09:50科技之最
工人对二级分枝培育的洋紫荆进行抹芽。

复壮后的“洋紫荆树王”开出一树繁花。 (资料图片,由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提供)

春日的柳州,花海如霞似锦。近年来,我市守护“洋紫荆情怀”,通过科技手段突破传统育苗瓶颈,在洋紫荆培育中融入工业化思维,不仅实现了从地苗到容器苗、矮化盆栽等技术升级,更以太空育种、多花色种植等科技手段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造林绿化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柳州方案”。

“洋紫荆树王”的重生

3月7日,在广西胸科医院,一棵高大的洋紫荆静静伫立在围栏旁,枝干粗壮、树皮褶皱,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名木调查保护工作组副组长吴聚雁说,这就是柳州的“洋紫荆树王”,是市区内树龄最高的洋紫荆,估测树龄接近100岁,也是柳州唯一登记在册的洋紫荆准古树。守护它,就是守护柳州人的“洋紫荆情怀”。

吴聚雁抚摸着树皮,分享这棵古树的故事。

2014年7月,我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古树调查,“洋紫荆树王”被发现了。胸围2.16米,树高11米,冠幅9米!“我们查阅资料发现,这里原来是1926年成立的广西林木试验场的场地,从外地引种栽下了洋紫荆,我们推测树龄约为90年。”当时,身为调查小组一员的吴聚雁和同事们都很兴奋。

2018年,这棵准古树有了身份牌,挂上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编号后四位是“1188”。

吴聚雁介绍,受生长环境限制,2020年“洋紫荆树王”的健康状况堪忧,树高、冠幅都有所下降。拓宽树池、防治白蚁、土壤改良、树体清腐……历经2020年和2021年的两次“复壮”,2022年的花季,“洋紫荆树王”开出了一树繁花。

“前几天,我们发现‘树王’长出了花苞!”吴聚雁轻轻拉下一根枝条,枝头新生的花苞已悄然探头,充满生机。

据介绍,弯塘路、鱼峰公园、柳机生活区等地还有树龄40年至50年的洋紫荆树,如此树龄的洋紫荆在柳州市区内也属罕见。

苗木基地的工业化转型

当天,记者走进市河东苗圃管理处露塘苗木基地,一棵棵苗木间隔整齐地排列着,长势良好。“这里就是苗木的‘生产线’。”市河东苗圃管理处生产科科长覃艳说,近年来,他们致力于打造洋紫荆标准化生产体系与品牌,通过培育高质量苗木赢得市场认可。

作为市林业和园林局高质量育苗示范基地,露塘苗木基地已将苗木供给到区内城市,以及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区。去年底,基地购入1.5万棵洋紫荆树苗,计划培育后投入市场,有的早早就被客户预订了。

行走间,记者注意到这些洋紫荆树苗有些特殊。抬头望,树苗高度一致、树形饱满;低头看,根部有黑色“外衣”包裹,如盛在容器里,还有细长的管道接入其中。

“树怎么长得那么‘标准’?根部的‘衣服’是什么?管道怎么发挥作用?”面对记者的一连串问题,露塘苗木基地主任蒙毓佳一一解答。

“入手树苗后,我们统一在树干2.2米高的地方进行截断,同时将生长在树冠内部的内膛芽抹除,让营养集中在侧芽上,更好培育二级分枝,让树形更饱满。”蒙毓佳表示,近两年为了实现苗木标准化培育,他们从地栽转变为如今的种植模式。

蒙毓佳说:“黑色的‘衣服’是控根器,通过将土球包裹,让根系在内部生长,不深入土地内,既避免了地栽模式下苗木出土对根系的破坏,让树苗更高效出圃销售,还可缩短再次栽种的养护和恢复周期。”

据介绍,苗木通过接入管道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可定时定量控制水肥供应,把控苗木长势。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拓宽市场,传统苗木基地在销售渠道上积极转型,搭上网络的“快车”,向“线上”要动能。基地工作人员既是苗木养护者,又当电商“客服”,在苗木销售电商平台上和客户直接对接需求,向市场精准供应。

工业与自然共生

为适应城市绿化与文旅的需求,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研发盆栽洋紫荆的栽种技术,打造出“一树多色、花团锦簇”的观赏新形态,通过科技改变了洋紫荆的观赏场景与观赏体验。

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洋紫荆属于乔木,较高,不方便市民近距离观赏。于是,在经过控温、嫁接、控水等技术措施后,实现了洋紫荆矮化和多花色种植栽培,洋紫荆植株高度可控制在1.6米至2米,观赏性更强。2022年,第一批盆栽矮化洋紫荆顺利绽放。此外,盆栽矮化洋紫荆不仅可以随意移动,还可用于室内装饰。

2023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将洋紫荆种子送入太空。历经半年太空之旅后,种子返回柳州并成功发芽。经过精心养护,原本仅30厘米高的太空洋紫荆树苗已长至1.6米至3.3米不等。随后,15株“天选之种”成功移植户外,这为未来洋紫荆或以盆栽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

洋紫荆育苗有科技助力,既提高了育苗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我市还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到城市绿化和造林绿化中,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油茶+N”复合种植——在油茶林间套种闽楠等珍贵树种,利用无人机测绘和遥感技术规划种植密度,实现“一地双收”,亩产值可观;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工业遗留污染地块,运用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技术修复土壤,为造林绿化腾挪空间……科技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市以工业为根、以工业为荣,不仅以工业化思维将“一碗粉”推向了世界食客的餐桌,“一朵花”也沿袭了柳州的工业基因多元“绽放”,并以批量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方式发展。

记者手记:柳州,这座水清岸绿的生态宜居之城,以工业构筑血肉,但又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情怀,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从古树复壮到家庭盆栽,从容器苗生产到复合种植,柳州用科技重新定义“人与树”的关系。在柳州,生态不仅是风景,更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柳州有着可量化、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且未来可期。

在柳州,你知道“最赚钱”的树是什么吗?请持续关注。

记者 刘心蕊 陈粤 报道摄影

(来源:柳州日报)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

    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丨以科技之名 赴强军之约》阅读原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025-08-03
  • 科技之最

    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原创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之声 北京他们是军人也是科技工作者双重身份下是同一种报国的赤诚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守护国门的钢铁长城与科技利刃他们的故事是忠诚与创新的交响是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爱今天致敬中国军人万里河山,有你心安致敬中国军人设 计:袁 也责 编:邓涵文原标题:《八一建军节|以科技之名,赴强军之约》..

    2025-08-03
  • 直击WAIC现场: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小时候,我们总爱仰望星空:幻想像《四驱兄弟》那样操控智能赛车,渴望拥有《变形金刚》里能变形战斗的机械伙伴,甚至梦想戴上哆啦A梦的竹蜻蜓自由飞翔。如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被中国科技一一具象化——自动驾驶赛车在赛道疾驰,人形机器人灵活搬运货物,无人机如竹蜻蜓般划过天际……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将科幻的..

    2025-07-31
  • 科技之最

    科技的温度:藏在代码里的人间烟火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服务中心做志愿者,遇到一位独居的张奶奶。她颤巍巍地举着手机问我:丫头,这个一键呼叫的按钮,真能找到人吗?我帮她调试设备时,注意到她床头的相框里,是和孙子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经卷了边,孙子去年去了深圳工作,半年没回家。那天傍晚,张奶奶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着紧急呼叫已响应的提示,社..

    2025-07-30
  • 科技之最

    科技巨头暗战!特斯拉补贴缩水,马斯克反击特朗普冲突加剧

    伙伴们好,分享开场!今天的千字干货,结尾欢迎点赞收藏支持~(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看字费神?右上角“听”字,护眼模式马上开启!特朗普与马斯克:合作分道扬镳,风雨再起说起特朗普和马斯克,过去他们的关系可真算得上是一出戏。从被外界羡慕的“政商合作范本”,转眼间成了台上的针锋相对。要知道,马斯克一度是特朗..

    2025-07-30
  • 惊爆!近期颠覆认知的科技突破,你知道几个?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新的突破与创新如潮水般涌来,不断颠覆我们的认知,重塑我们的生活。今天,就为大家盘点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最新科技进展,带你领略科技的无穷魅力与无限可能。量子领域:新型原子钟,精度逆天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概念。但在科研领域,时间精度至关重要。近期,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

    2025-07-30
  • 为中欧科技合作共建“信任之桥”“合作之桥”“友谊之桥”

    为促进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7月25日,中国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在京举办“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仪式。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指出,值此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科技部将会同中欧相关机构共同实施“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为中欧科技合作共建“信任之桥”“合作之桥”和“友谊之桥”,增进战略互信,释..

    2025-07-29
  • 科技之最

    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你了解了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像一位无声的助手,默默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股强大的力量,你是否真正了解它带来的利与弊?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这场深刻的变革?首先,让我们看看人工智能带来的“利”。在..

    2025-07-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