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科学探索:整个宇宙是谁控制的

2025-01-03 12:15世界奇闻
引力暗能量智慧文明人类对于星空和宇宙的探索,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到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将宇宙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但是整个宇宙是谁控制的这个问题,仍然是令人深思和费解的问题。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的探索宇宙,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宇宙的两个主要掌控者暗能量和引力。引力是经典的物理学知识,是物理学当中的基石,牛顿首次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证实,引力成为解释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形成的关键点。引力使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从而形成了恒星行星和星系。宇宙中的天体如果没有引力的作用将会是一盘散沙,就没有办法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壮丽的宇宙景象。

科学家们对于宇宙不断进行深入的观测,逐渐发现引力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特别是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这一现象之后,更加凸显出了引力的局限性。这时科学家们就提出了另外一个神秘的力量,也是宇宙当中另外一个掌控者--暗能量。暗能量是一种没有办法直观观测到的能量形式,对宇宙产生巨大的影响。暗能量驱动着宇宙加速膨胀,维持着宇宙的秩序和稳定。暗能量的存在使人类意识到宇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更深奥。

宇宙当中除了引力和暗能量这两种自然的产物,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不容忽视的可能性,那就是宇宙当中很可能存在智慧文明,他们是宇宙的第3个掌控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正在逐步的掌握宇宙当中的那些自然力量。宇宙当中那些其他更为先进的文明也可能会达到或超越这一水平,当这个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可以掌握暗能量和引力,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宇宙的运行规则进行重新制定,这种超级文明很有可能将会凌驾于宇宙之上,成为宇宙真正的掌控者。但是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理论,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证实宇宙当中是否真的存在超级文明,也没有办法预测到人类未来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这百年来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宇宙学是什么?宇宙结构如何增长?在《百年宇宙学:我们对宇宙的百年探索》这本书中,天体物理学家、理论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从历史和重要亲历者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演进历程。此外,他还审视了感光底片、大型望远镜和巡天、太空探..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天文之最

    黑洞史话 03:炮火中算出的宇宙怪物

    你一定听说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吧?但你可能想不到,就在他那开创性的引力场方程发表不到一个月,第一个精确解就已经诞生了!更离谱的是,解出这个答案的人,根本不在安静的实验室里——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还是个身患绝症的炮兵中尉。一个在战火和病痛中挣扎的人,怎么解开了宇宙的终极谜题?这个解又为..

    2025-08-07
  • 科技之最

    「科学」有史以来最值得阅读的15本科学书籍,扩展你的认知维度

    普通人想提升科学认知,却总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劝退。近期网络热传的“15本必读科学书单”精准踩中知识焦虑,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卡尔·萨根《宇宙》等经典著作集体上榜。这份书单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专业知识和大众理解的壁垒,用故事思维重构硬核科学。当量子纠缠成为社交话题,当ChatGPT引发全民讨论,科学认知..

    2025-08-06
  • 科技之最

    用看得见的魔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科学之光

    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这是好事。好奇心,是科学启蒙最珍贵的种子。当科学遇见童心:一场看不见的奇遇空气中漂浮着什么?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挥舞,想要抓住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告诉他们那是气体。但对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气体这个词。太抽象了。二氧化碳——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名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次..

    2025-08-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