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在科学史上,为了研究性行为,科学家都做了那些疯狂实验?

2024-12-27 10:38世界奇闻

导语

在科学史上有一系列颇有争议的科学实验,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封闭环境中的人类互动来探索人类的性行为。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会对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在面对性关系的时候。

人类对研究自己本身这件事有着双重态度,一方面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但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性行为有着深厚的羞耻感。

赫诺维斯的横渡大西洋实验。

1973年,墨西哥人类学家圣地亚哥·赫诺维斯和他的助手们在一艘小船上进行着一项神秘的研究。

这是一项赫诺维斯自认为“无害”,但实际上伦理上相当有争议的实验。

赫诺维斯的研究对象是本世纪参与这项实验的人们,其中包括6位女性和5位男性,他们将在为期三个月的横渡大西洋中共同生活。

赫诺维斯的实验首先在公证人面前签署了一份法律文件,然后这9个人便离开了地面,开始了旅程。

被封闭在小船上之后,很快他们就开始了人际关系中的探索。

赫诺维斯将参与者的活动写进了一本空白纸上,并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

这些问卷中有许多关于性关系的问题,例如参与者之间是否进行了性交,并且问卷中还包括了道德观念的问题。

赫诺维斯的实验中,参与者们刚开始对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羞耻感的。

例如男性参与者们会像小男孩一样害羞地躲避着女性参与者,而女性参与者们会以不施粉黛来展示她们的不关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羞耻感变得越来越明显。

赫诺维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最初的几周内,绝大多数参与者选择了维持自己的“纯洁”,没有人得出过关于是否发生性关系的肯定答案。

但是到了第8周,第一个问题才有了肯定的答案。

之后的周数中,第一个答案是肯定的参与者们也逐渐增多了。

赫诺维斯的这项实验在1973年结束了,尽管参与者们不愿意透露她们的性关系和隐私,但是赫诺维斯还是得到了她们的许可将她们的回答公之于众。

赫诺维斯的这项实验被命名为“性关系横渡大西洋”,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赫诺维斯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对参与者们进行了了一次采访。

沃森的丑闻。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因个人生活影响研究结果而导致丑闻。

沃森和助手雷妮·霍普金斯之间私通的消息被提前泄露,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1920年代的美国,性行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尽管沃森和霍普金斯之间的私情是双方都自愿的,但外界的道德观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沃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性行为和道德观念。

他声称,霍普金斯是这个实验的完美对象,因为她是一位自由思想家,对性行为持开放态度。

然而,这个所谓的实验并没有经过正式的伦理审批流程,参与者们也没有得到充分的知情同意。

这使得外界对沃森的研究结果产生了怀疑,并质疑他的科学伦理。

最终,沃森的婚姻破裂,他也被迫辞去了职位。

他的研究成果也遭到了极大的损害,因为他的个人生活已经影响了他的科学思维。

这起丑闻引发了社会对科学伦理和人类行为研究的深思,并促使科学界在后来的研究中更加重视伦理审查和参与者的知情同意。

沃森的故事提醒我们,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科学伦理的底线,只有在伦理允许的范围内,科学才能真正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安德尔的核磁共振仪。

荷兰科学家佩克·凡·安德尔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他的研究将揭示人类在性行为时身体发生的奇异现象。

安德尔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称为“人类的肮脏秘密”,他说这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不容忽视。

据安德尔介绍,他使用了一台核磁共振仪对性行为进行了研究,这台仪器可以探测到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

在一试验中,安德尔对自己和他的妻子进行了观察,并记录下了在性行为过程中身体内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

安德尔声称,这些数据证明了性行为对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理状态。

然而,这项研究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

许多科学家质疑安德尔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认为这只是一个个人经验,并不能代表整个科学界的观点。

尽管如此,安德尔的研究也获得了一些认可,并被认为是人类行为和生理现象的有趣探索。

安德尔的研究引发了社会对性行为和生理变化的关注,但也让人们思考科学与伦理之间的界限。

结语

科学实验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伦理和道德的底线。

赫诺维斯的实验、沃森的丑闻和安德尔的核磁共振仪都提醒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理性和社会责任的引导,确保科学进步的同时也能维护人类的尊严和道德标准。

同时,这些疯狂的实验也为我们带来了有趣的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本身的神秘与复杂。

尽管这些实验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它们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科学和人类的进步,推动我们在道德和伦理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未知,迎接未来的挑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育儿百科

    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何要生儿育女

    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有的人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人生孩子是因为父母之命,有的人生孩子是为了共同成长。答案可以有很多,但不应该是因为那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而感谢我们。生下他们,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我们自己的的选择。养育他们,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法律义务。只有当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与付出时,我们才有资格接..

    2025-08-07
  • 热点百科

    字节跳动无恒实验室移动安全研究亮相NDSS国际安全顶会

    2月27日-3月3日,国际安全顶会NDSS 2023在美国加州举办,来自字节跳动无恒实验室的研究论文《Post-GDPR Threat Hunting on Android Phones: Dissecting OS-level Safeguards of User-unresettable Identifiers》被NDSS 2023收录。NDSS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会议(the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ymposium, NDSS ),是国..

    2025-08-05
  • 世界上最短命的婚姻只有几秒,盘点那些奇葩的婚姻

    中国有句古话,婚姻不是儿戏,要慎重对待,但在世界上发生了非常多的奇葩婚姻,比如说世界上最短命的婚姻只有几秒,前脚办结婚证,后脚就办离婚证。还有新郎在说“我愿意”的时候,突然意外死亡。还有新婚第一天给妻子戴手铐,防止逃跑的。1、丈夫在结婚几秒钟后和妻子离婚2012年,迪拜一男子在和妻子结婚几秒钟后就和她离..

    2025-08-04
  • 世界奇闻

    宇宙6大未解之谜,科学家承认:可能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能够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由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由多细胞生物进化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进化为两栖生物,由两栖生物进化为陆地生物,人类就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不过人类和其它生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诞生了智慧,从诞生以后,人类就开始不断的..

    2025-08-03
  • 探索百科

    诡异的人鱼木乃伊(竟然被检验出了人体组织(继续研究

    美人鱼是否存在人们争论了几个世纪的一个问题就是,美人鱼的传说究竟是不是真的。这种奇怪的生物又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问题的答案被人们分为了两面,有一部分人认为,美人鱼其实是被刻意杜撰出来的虚拟生物。还有一些人则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进行反驳。他们声称自己曾亲眼见到过美人..

    2025-08-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