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希腊古罗马史简介

2024-12-24 07:30生活百科

许多人对欧洲历史一直不太了解,分不清希腊罗马以及又出来一个神圣罗马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让大家对欧洲历史有个基本概念。

首先欧洲历史是从地中海发源,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地图,为什么叫地中海呢?是因为整片海被大陆给包围起来了,北边是欧洲,南边是非洲,东边是亚洲,西边通过唯一的自然出口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连接,东边通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相连(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耗费了10年时间,死了12万人才修起来的那条运河),接着就能进入印度洋所以才叫地中海。

欧洲一开始是城邦文明,也就是平常大家谈的希腊城邦,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属文系的,斯巴达属于武系的,这两个技能加点不一样,中间一大段时间是互相打来打去,还和中亚那地方打,不过不是本集重点,就略过了,雅典和斯巴达都想统一希腊半岛,希腊半岛又属于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科索沃就在希腊上边不远,对,你没听错,就是美国轰炸南联盟那地方,还在那里炸了我国的大使馆,后来崛起了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统一了半岛,征服了埃及,再南边就是沙漠了,这哥们也受不了,就一直朝东边打,要说他为啥不朝北边打呢,欧洲那时候北边全是尚未开化的蛮族,打了也没啥好处,朝东边波斯打架还能捞点好处,而且师出有名,他以复仇者自居,但是波斯难打啊,发现波斯下边好欺负,肯定挑软柿子捏,结果一路朝东,一直越过了中东,直达印度,印度呢就是一群战五渣,刚接触直接给干趴了,后来埃及那边有战乱,天天打仗士兵也受不了,都打了10年仗,还不让享受享受吗,据传士兵说要造反哗变,而且印度这天气也太热了点,大家都受不了,亚历山大就班师回朝了,印度顺利躲过一劫,当时古中国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正准备统一天下呢,要真让嬴政知道西边还有这么大一块热乎的地方,估计欧亚大陆还就真得提前统一。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回来后不久突然得了疟疾,短短10天发病身亡,继承人都没来得及确认,底下人就乱了套了,都想当老大,要说这亚历山大也够惨的,他母亲、妻子、儿女在他死后都被杀,可怜一代名将啊,各将领纷纷起山头,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大陆的马其顿王国就这样灰飞烟灭了,仅存在了短短13年。

这期间希腊半岛又回到了各公国各自为战的时代,不久之后罗马公国崛起,把马其顿王国干趴下了,统一了希腊半岛,经过了三次布匿战争,又把地中海对面的迦太基干掉了,这时候罗马就基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由于连年征战,罗马兵源不足,此时罗马经济结构也在此时发生改变,海洋贸易比重也越来越大,毕竟地中海已经变成了罗马的内湖,(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说欧洲文明其实就是海洋文明,古中国就是农耕文明,因为欧洲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大家互相打来打去做生意么,不寒碜,大陆上适合种粮食的地方还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族呢)兵源不足呢军队战斗力就会下降,这时候罗马又一直在向欧洲大陆中心位置扩张,天天再和凯尔特人以及日耳曼人干仗,有来有回,打的有声有色,日耳曼各部族乃至瑞士高原凯尔特人一度占据压倒性优势。为补充罗马兵源不足问题,来了一次马略军改,军改的主要内容是放弃早就难以为继的征兵制,改为公派军需的募兵制,如此就解决了罗马兵源不足,以及战斗力日趋低迷的问题。要知道之前罗马当兵都是有限制的,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俗称有房有车有存款才可以当兵,基本都是贵族,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参军之后终身免税,而且有机会能成为执政者,要知道当时的罗马极度尚武,改革之后就是普通平民就可以参军了,但是平民和贵族享受的权利却不对等,这也就慢慢演变出了后来的元老院、执政官、部族会议,骑士要求权利义务对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骑士阶层开始崛起参政,欧洲人一直标榜所谓的民主就是从这里萌芽的(顺带提一句,罗马一共经历了三个时代,分别是王政时代,共和时代以及帝国时代)。

再到后来尤里乌斯凯撒想要破坏罗马共和,被刺身亡,罗马陷入混战,屋大维结束混战时代,此时罗马就从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到了迪奥多西一世死的时候,这位皇帝的思想还比较奇怪,把罗马分成了两半,西罗马和东罗马,两个儿子一人一半,谁也别争,作为父亲很成功,责任都尽到了,倒是没偏心,可以作为罗马帝国的皇帝,这样就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实力,西罗马好像和东罗马也一直不怎么对付,在奥古斯都大帝的时候,西罗马都被日耳曼西哥特人杀到城下了,东罗马也不管一下,就这样,西罗马就亡国了,东罗马建都君士坦丁(亚欧大陆交界处),又称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一千多年,后来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西欧的统治者罗马被灭了,权利是不可能出现真空地带的,如果没有政府那么也会有黑社会填补空白,这时候墨洛温王朝克洛维(克洛维是众多法兰克王国中的一支)就开始从一个小公国开始崛起,慢慢征服其它公国大部分土地,这期间,老子去世后,儿子侄子又开始争夺权利,慢慢其中的一支叫做“矮子丕平”的一支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位成功,建立了加洛林王朝,这期间,矮子丕平之子查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鼎盛时期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并于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史称查理大帝,成为了后来人们所说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查理死后,帝国开始解体,路易(查理儿子)死后三年,洛泰尔一世、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里三分帝国,东法兰克王国(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中法兰克王国(意大利),奠定了后边这三个国家的版图,至此,神圣罗马帝国再也没有统一过,后来欧洲再一次王国林立,法兰西出现了,莱茵联邦、奥匈帝国开始崛起,欧洲进入了昏暗的中世纪,至此,本文结束,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看官多多指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还请给作者点个赞吧,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 机械之最

    【揭秘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他们用智慧点亮人类文明的灯塔。阿基米德,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被誉为“力学之父”,他不仅奠定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础,还发明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古希腊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领略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2025-08-03
  • 机械之最

    【揭秘“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巨匠的辉煌人生与贡献】

    你知道吗?在漫长的科学史上,有几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更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石。今天,我们要走进古希腊的辉煌时代,认识一位被誉为“力学之父”的天才——阿基米德。一、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与科学家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希腊的叙拉古(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他不仅是哲学家,更..

    2025-07-18
  • 艺术之最

    泰勒斯:水之哲人,开启理性之光的古希腊艺术之作

    在那遥远的古希腊海岸线上,海浪轻拍着岩石,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气息。阳光洒在碧蓝的海水上,泛起点点金光。在这片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土地上,有一位渔夫,他用水的流动,描绘出哲学的蓝图,用理性的火花,点亮了人类思考的星空。他,就是泰勒斯——被誉为“哲学之父”的伟大思想家。一、海浪中的启示:水的诗意泰勒斯的故事..

    2025-07-14
  • 机械之最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力学之父”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聊一位古希腊的超级大脑——阿基米德。他可是“力学之父”,被誉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和高斯、牛顿齐名。别看他生活在几千年前,他的智慧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科技和科学。那么,阿基米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发现?又是如何用简单的原理,解决了看似复..

    2025-07-11
  • 机械之最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力学之父”,用智慧点亮人类科学的星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仿佛璀璨的星辰,穿越千年时光,依然熠熠生辉。阿基米德,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巨匠。他用智慧和勇气,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门,他的发现不仅改变了古希腊,更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古希腊的“科学奇才”,感受他那令人敬畏的智慧火花。一、天才的数学..

    2025-07-10
  • 天文之最

    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的巅峰之光,开启人类认知的黄金时代

    “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的巅峰之光,开启人类认知的黄金时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名字如星辰般璀璨,穿越千年,依旧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托勒密,那个生于公元90年左右、逝世于168年的伟大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专家,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与他的著作一样,成为古代科学的象征,指引着人类探索宇宙奥..

    2025-06-30
  • 天文之最

    “古希腊最牛学霸——亚里士多德,天文、科学、教育全能王!”

    嘿,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个超级牛的古希腊大佬——亚里士多德!你知道吗,这哥们儿不仅是个哲学家,还啥都懂,啥都能干,简直就是古希腊的“全能王”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活了快70年,差不多就是那会儿的“学霸代表”。别看他叫哲学家,但其实他对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自然现象都特别感兴趣,研究得那叫一个深入。天文学、..

    2025-06-30
  • 美食百科

    希腊特色食物有哪些

    文|海员王哥编辑|海员王哥前言地中海美食是以面包、葡萄酒和橄榄油三位一体为基础的。这些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食物;它们也是神圣的。提供这些食物的神和女神被崇拜,而这些食物本身就是宗教仪式的实质——包括多神论的希腊和罗马,以及一神论的犹太和基督教的仪式。希腊地理学希腊的地理位置强烈地影响了它的文化和烹..

    2025-06-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