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医学与科技前沿进展:基因疗法、液体活检、异种移植和宇宙探索

2024-10-29 11:54世界奇闻

1.基因疗法为先天性耳聋带来希望

2024年1月24日,复旦大学联合哈佛大学和东南大学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公布了一款治疗先天性耳聋基因疗法的临床实验结果。实验对象为6名因OTOF双等位基因突变而患有严重听力障碍或完全丧失听力的儿童,且均未接受双侧人工耳蜗植入。

研究团队通过一种特殊的外科手术,将基因疗法制剂注射到患者内耳的耳蜗中,并进行了长达26周的回访。结果显示,5名儿童的听力得到显著恢复,平均ABR阈值从基线的95分贝以上改善到了45-55分贝,听力恢复水平达到正常水平的约60%。

95分贝相当于摩托车启动或鞭炮声,而45分贝大约是正常说话的声音。 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也随着听力的恢复逐渐提高,例如,一位接受治疗的儿童可以表达“爸爸妈妈、奶奶、妹妹,妈妈,你在干嘛?我爱你,我爱你。上海美不美丽?”。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现剂量限制毒性或严重不良事件,表明该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剩余一名患者听力未得到明显改善,可能与其先前感染过一种非致病性AAV病毒,导致注射的试剂被自身抗体中和有关,也可能是注射时发生泄漏,药物未能进入内耳毛细胞。这项研究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疗效的内耳基因治疗和双AAV载体人体试验,该基因疗法已获得美国FDA罕见儿科疾病认定和孤儿药认定。

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相关药物被称为“孤儿药”。长期以来,中国孤儿药市场依赖进口,许多罕见病患者甚至无药可用。

这项临床实验的成功使中国在该前沿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也展现了基因疗法在先天性耳聋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2.液体活检灵敏度提升的新策略

液体活检技术备受关注,但其灵敏度不足一直是难题。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提高液体活检灵敏度的新方法:在抽血前注射一种包含纳米颗粒的试剂,可将检测微小肿瘤的灵敏度从不足10%提高到75%以上。

研究人员介绍,试剂活性在一两个小时内达到峰值后会被迅速清除,类似于CT和磁共振成像中常用的造影剂,血液中的DNA水平在24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患者可在一天内完成抽血检测。然而,这种新策略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测试,以确认其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异种器官移植取得新进展:猪肝体外移植实验成功

继两年前马里兰大学完成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心脏人体器官移植后,2024年1月18日,世界首例猪肝脏人体外移植实验成功。实验中,猪肝脏被放置在特殊设备中,与一名脑死亡男子的静脉连接,人体血液流经猪肝脏后返回体内。

实验进行了72小时,猪肝脏未出现炎症,脑死亡患者的身体也保持稳定。这项研究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利用与人体兼容的猪肝脏支持患者肝脏功能,可以为患者自身肝脏恢复或等待移植争取时间。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为正式的临床实验做准备。

4.宇宙年龄之谜:新的观测挑战现有模型

2024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在《自然·天文》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利用斯隆光谱巡天,他们发现大质量星系群中卫星星系对相对于中央星系存在同向运动超出,这与标准宇宙学模型预测有显著差异,暗示宇宙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年轻。研究团队测量了813个大质量星系群周围卫星星系对的动力学,发现分布在中央星系两侧的卫星星系对相对于中央星系的视向速度偏移更倾向于同向,而这种同向运动的比例远高于之前的模拟预测。

观测和理论预测之间的巨大差异表明,真实宇宙中大质量星系群的形成时间可能比基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推测的更晚,预示着一个更年轻的宇宙——267亿年而非138亿年。未来需要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来最终确定宇宙的年龄。

此外,2024年1月18日发布的M87星系中心黑洞新图像显示,与2017年的图像相比,最亮的部分在一年的时间里偏移了约30度,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黑洞周围混乱环境导致的快速摆动。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48岁的哈工大女教授,凭一己之力带学生干翻科技圈,她背景有多牛

    文|辣辣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和作用。被雷军领投24亿,被无数学生跟在身后求支持的朱晓蕊,就是个专干大事的大女主。她一边以女教授的身份在学校教书,一边带领学生勇闯科技圈,打响科技产业第一枪。一人身兼多职,还能样样做到最好,难怪投资界的大拿为了跟她合作绞尽脑汁..

    2025-11-20
  • 量子科技,最正宗的六家公司

    10月29日凌晨,在英伟达举办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展示了基于CUDAQ核心构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NVQLink,用于连接传统GPU和量子计算机,共同加速量子计算。 国金证券认为,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已达50.4亿美元,预计在2024至2030年间将以87.64%的年平均增长率(CAGR)快速增长。预计2027年量子计算产业规模将跃升至111.8亿..

    2025-11-20
  • 今天“科技小苗” 明天“大科学家”

    ■ 科技教育不能让学校“单打独斗”,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得拧成一股绳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要求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意见》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出发,提出了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

    2025-11-20
  • 科技之最

    科技扎根田野 赋能乡村振兴——建瓯科技小院书写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明网讯11月18日,由建瓯市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科技小院与产学研多平台融合赋能建瓯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暨交流会”在建瓯融媒体中心举行。来自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建瓯市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拆解建瓯科技小院的成功密码,探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自2019年..

    2025-11-20
  • 科技之最

    别再只盯着芯片了!这才是中国科技最“硬核的底牌!”

    别再只盯着芯片了!这才是中国科技最“硬核”的底牌!你刷抖音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被那些高科技视频刷屏?什么“国之重器”下海,什么“中国智造”上天,看着确实提气。但说实话,有时候看完也就看完了,感觉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但今天,我刷到一个视频,突然让我想明白一件事。咱们总在讨论中国科技的“硬实力”是..

    2025-11-18
  • 科技之最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

    当进步成为枷锁:科技伦理的深渊我们不敢凝视在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实验室里,在算法决定生死的自动驾驶系统里,在收集着我们每个微表情的智能摄像头后面,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悖论:我们创造的技术越强大,反而越不敢直面其带来的伦理困境。这个时代最危险的幻觉,就是相信科技发展必然伴随道德进步。被交易的人性尊严当硅谷投..

    2025-11-17
  • 广东智造的全运之考:赛场下“硬科技”溢出新产业

    当前,各项赛事正火热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线下观众通过AR技术与蓝牙定位组成的智慧导航系统,可快速“入座”;线上观众点开直播界面,只要在屏幕上用指尖自由拖拽,即可360度“无死角”地观赛。不过,沉浸式观赛只是十五运会高科技产品应用的一个缩影。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为核心,十五运会打造了从..

    2025-11-17
  • 周末·前沿丨以科技之弦 重奏生命乐章——见证脑机接口技术改变的人生

    我换上无菌服,穿过数道自动气密门,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围在手术台前做着各种准备。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也是媒体首次获准全程记录拍摄。从未直视过手术过程的我,小心翼翼地立于主刀医生毛庆的身后,目不转睛地记录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花甲之年的毛庆经历过无数手术,..

    2025-11-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