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从狄拉克预言到反物质研究:科学探索的旅程

2024-09-25 12:18世界奇闻

一、宇宙能源探索之路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不断增长。从最开始利用火与柴草,到工业***时期的煤炭与蒸汽机、石油与内燃机,能源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化石能源时代,虽然煤炭和石油等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核废料难以处理以及核事故的安全隐患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开始探索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以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反应条件极为严苛,需要极高的温度、密度和较长的约束时间。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正朝着聚变三重积>6×10²¹m⁻³・s・KeV以及Q>10的目标迈进,旨在验证聚变发电的可行性。

然而,即使可控核聚变实现,人类对更强大能源的渴望也从未停止。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能源形式,如从狄拉克预言的虚粒子海洋中提取能量。根据量子力学,真空里的虚粒子在绝对零度下仍在不停震动,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比全宇宙中所有可见物质的含能量都多。此外,正反物质湮灭也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当物质与其对应的反物质相遇时,会相互湮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克物质与一克反物质相遇湮灭,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约42.95千吨TNT当量的爆炸力。但正反物质湮灭技术面临着制备、存储、控制等重重技术挑战。

人类对能源的探索之路从未停歇,从化石能源到核聚变,再到对未知强大能源的追寻,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希望。

二、反物质:完美能源的诞生

(一)反物质的特性

反物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存在,与普通物质相比,它具有惊人的特性。当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反应,将自身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这种能量转化效率远超核聚变。以一克物质与一克反物质相遇湮灭为例,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约42.95千吨TNT当量的爆炸力。相比之下,核聚变虽然也能释放巨大能量,但在能量转化效率上远远不及反物质湮灭。

(二)反物质的发现过程

狄拉克方程在引入相对论后出现了一些问题。狄拉克方程在求电子能量的时候,遇到了开根号的情况,得出两个解:一正一负。通常情况下能量不会有负值,一般人会很自然地把那个负值舍掉。但狄拉克却从这个负值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他思考这些有负能量的电子该如何解释,由此展开想象,认为能级的能量可以一直低到负能级去,这些负能级看不见,且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些负能级都被负质量的电子填满了,这个装满电子的负能级就被叫做“狄拉克海”。狄拉克认为当狄拉克海中的负能级上的负质量电子吸收能量后,它会跃迁到正能级上,并在原来的真空中留下一个坑,这个坑是真实的粒子,它虽然有电子的质量但却带正电,所以狄拉克叫它正电子。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时发现了正电子。安德森和奥本海默等人合作,利用充入过饱和的乙醚气的云室来观测进入其中的宇宙射线在强磁场作用下会不会转弯。他在云室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发现宇宙射线进入云室穿过铅板后,轨迹确实发生了弯曲,而且,在高能宇宙射线穿过铅板时,有一个粒子的轨迹和电子的轨迹完全一样,但是弯曲的方向却“错”了。这意味着这种前所未知的粒子与电子的质量相同,但电荷却相反,而这恰好是狄拉克所预言的正电子。当时安德森并不知道狄拉克的预言,他把所发现的粒子叫做“正电子”。第二年,安德森又用γ射线轰击方法产生了正电子,从而从实验上完全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并由此开辟了反物质领域的研究。

三、反物质的应用难题

(一)制造开销大

反物质的制造开销极其巨大,堪称天文数字。目前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超强的核粒子加速器来制造出极微量的反物质用以研究。在2004年的时候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就花费了两千万美元制造出了1/10000亿克的反物质。按照这样的制造效率计算,如果要制造出1克的反物质需要花100000万亿美元,除此之外制造反物质的设备还要不停地运作1000亿年,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反物质在1/100亿克到1/10亿克这个范围内,到了2020年,产量可能会增加3倍,但即便如此,产量依然少得可怜,而制造反物质所需的成本却高得令人咋舌,一个国家只要制造出几克反原子,那么这个国家随即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二)难以保存

反物质很难捕捉和保存,因为它们一旦与物质接触,就会发生湮灭反应。为了保存反物质,科学家们采取了很多办法。通过磁场约束和制造接近绝对零度的冷冻环境,形成束缚反物质的陷阱,将反粒子们的运动速度降到很低并禁锢在磁场内,从而延长观察时间和保存时间。

现在反氢原子保存时间已经从过去的零点几秒达到了1000秒,反质子的保存达到了一个星期。但这种得来的反物质的量还很少,全世界科学界保存的反质子全部合起来湮灭,也烧不开一杯开水。彭宁离子阱是一个可以储存带电粒子的装置,被各大实验室广泛应用于反物质的储存,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反质子储存方式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但彭宁离子阱只能限制带电的反物质,对于中性反物质粒子则无能为力。科学家又为中性反物质例子挖了一个“约费陷阱”,用磁场制造出了一个凹陷,以限制中性反物质粒子的活动范围。然而,保存大量反物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湮灭反应,带来巨大的危险。

四、未来展望

尽管目前反物质的制造和保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人类对其未来的利用前景依然充满了期待。在能源领域,反物质的高能量转化效率使其有望成为未来宇宙航行的理想能源。想象一下,一艘由反物质驱动的宇宙飞船,能够以极高的速度穿越浩瀚的宇宙,带领人类探索更遥远的星系。

如果未来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制造和安全保存反物质,那么它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带来***性的变化。例如,仅需少量的反物质就可以为飞船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到达其他恒星系统。这将极大地缩短星际旅行的时间,为人类开启真正的宇宙探索时代。

在宇宙中发现更多反物质的期望也一直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目前,虽然我们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了少量的反物质,但宇宙中的反物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科学家们推测,在宇宙的某些特殊区域,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反物质。例如,一些脉冲星周围可能存在着反物质流,这些反物质可能是在极端的物理条件下产生的。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通过更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探测方法,在宇宙中发现更多的反物质。这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还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能源来源。

然而,要实现对反物质的广泛利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反物质的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目前,制造反物质的开销巨大,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承受能力。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制造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反物质的产量和降低成本。

其次,需要解决反物质的保存问题。目前,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延长反物质的保存时间,但仍然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的保存。科学家们需要继续研究新的保存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反物质能够安全地存储和使用。

总之,反物质作为一种潜在的完美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人类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对反物质的广泛利用,为人类的发展和宇宙探索带来新的机遇。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这百年来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宇宙学是什么?宇宙结构如何增长?在《百年宇宙学:我们对宇宙的百年探索》这本书中,天体物理学家、理论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从历史和重要亲历者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演进历程。此外,他还审视了感光底片、大型望远镜和巡天、太空探..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科技之最

    「科学」有史以来最值得阅读的15本科学书籍,扩展你的认知维度

    普通人想提升科学认知,却总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劝退。近期网络热传的“15本必读科学书单”精准踩中知识焦虑,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卡尔·萨根《宇宙》等经典著作集体上榜。这份书单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专业知识和大众理解的壁垒,用故事思维重构硬核科学。当量子纠缠成为社交话题,当ChatGPT引发全民讨论,科学认知..

    2025-08-06
  • 百科大全

    原神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如何完成

    原神这款游戏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任务,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就是其中一个,那么这个任务在哪里,原神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如何完成呢,下面小编就来将原神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任务攻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往下看看吧。原神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如何完成1,首先玩家找到活动界面然后点击匿于人海的预言之谜,然后点击进入参与活..

    2025-08-06
  • 热点百科

    字节跳动无恒实验室移动安全研究亮相NDSS国际安全顶会

    2月27日-3月3日,国际安全顶会NDSS 2023在美国加州举办,来自字节跳动无恒实验室的研究论文《Post-GDPR Threat Hunting on Android Phones: Dissecting OS-level Safeguards of User-unresettable Identifiers》被NDSS 2023收录。NDSS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会议(the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ymposium, NDSS ),是国..

    2025-08-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