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协从登上皇位之日起,为何一直受制于人? 内容: 刘协从登上皇位之日起,为何一直受制于人?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 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 对于曹操,同样是如此,没有曹操,东汉也不可能多延续二十多年。 即使汉献帝为“复兴汉室”,跟曹操做过激烈的斗争,但要说对曹操有多恨,却也不至于。 至少,在曹操有生之年,汉献帝还能是汉献帝。 东汉早在董卓进京之后,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汉献帝对曹操的抗争,实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谁让他姓刘? 董卓也好,曹操也罢,专权却不辱君,该给汉献帝的皇帝待遇,绝对不会降低。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承认汉献帝是皇帝。 不像袁绍,很早就想用幽州牧刘虞取代汉献帝。 不像袁术,甚至干脆地自立为帝。 曹操废掉了汉献帝原来的女人后,还连续嫁了几个女儿给他,曹、刘两家结为亲戚(魏文帝曹丕还纳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妃),让汉献帝宽心。 汉献帝在董卓、曹操掌权时,虽然权力受制于人,也知道东汉迟早要亡,可生活上大抵是过得不错的,汉献帝一生,过得最悲惨,也最担惊受怕的日子,既不是受制于董卓时,也不是受制于曹操时。 而是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这将近四年(三年受困,一年流亡)时间里。 当时,他是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挟持,大部分时间是在李傕的掌控中。 这四年,才是真让汉献帝不堪回首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不说,堂堂皇帝之尊,甚至差点连吃的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李傕等人,真正毁掉了东汉再度复兴的根基,他们把整个关中都给祸祸掉了。 这让东汉中央朝廷失去了最后可掌控的赋税之地,失去了最后可以直接管理的人口、兵员,逼得汉献帝不得不主动逃向军阀之手董卓死后,辅政的王允、吕布,没能安抚好董卓余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导致他们为生存反叛。 李傕、郭汜率军杀进关中,逼死王允,赶跑吕布,进了长安。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这帮西凉武夫进入长安后,就把长安给屠了:“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 ”后来,他们之间互相攻伐时,又把长安周边地区全给祸害了:“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前后几百万人,因李傕等人不善于治理地方,只知攻伐,纵兵劫掠而悲惨的消失在世间。 三国末期,蜀汉灭亡时,上报的全国人口才九十四万,李傕等人在区区两年时间里,就搞没了好几个蜀汉。 这笔财富的失去,估计让心中还存着复兴念头的汉献帝痛不欲生。 没了人口,汉献帝即使待在关中,又能干什么? 而关中以东地区,早就除了名义之外,都不属于东汉朝廷了。 李傕等人,抹掉了汉献帝最后的希望。 并且,李傕不同于董卓,也不同于曹操,他既把汉献帝当筹码,又不让汉献帝过好日子。 当时,因为战乱,关中地区民生凋零,商业经营更是没有。 皇宫里面的宫人,包括大臣和平民都缺少衣物。 汉献帝下令卖掉部分官马换钱,再由官府从库存里挤出部分下品丝绸,准备赐给没有衣服穿的宫人、官员、百姓。 可李傕知道后,大咧咧的就把这些汉献帝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财物全给抢去了,《三国志》注引的《献帝纪》中记载:是时新迁都,宫人多亡衣服,帝欲发御府缯以与之,李傕弗欲,曰:“宫中有衣,胡为复作邪? ”诏卖厩马百馀匹,御府大司农出杂缯二万匹,与所卖厩马直,赐公卿以下及贫民不能自存者。 李傕曰“我邸阁储偫少”,乃悉载置其营。 贾诩曰“此上意,不可拒”,傕不从之。 此外,李傕跟郭汜翻脸后,担心汉献帝落到郭汜手里,抢先一步挟持汉献帝。 但同时,李傕也把属于汉献帝的皇家车马、衣物、财物全给抢了,《三国志》中记载: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 傕质天子於营,烧宫殿城门,略官寺,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 李傕的这一行为,让汉献帝一无所有,除了皇帝的名头外,几乎和平民差不多,家无余财了。 其后,汉献帝和亲近臣子被李傕派人监视居住,没了吃的,去找李傕要点米和牛骨头。 可李傕不给米,只给他们腐烂的牛骨头吃,《三国志》注引的《献帝起居注》中记载: 发布时间:2024-09-16 08:48:55 来源:阅天下 链接:https://www.haidaliao.com/html/9734.html